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发生的争议一裁终局的制度,对这部分争议案件,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裁决为终局裁决,使劳动纠纷终止于仲裁环节,不再走完全过程 诉求金额以适用该程序,反而不利于劳动者主张自己的正当权利。第四,我国劳动仲裁员素质普遍不高,过分限制用人单位的诉权,排除法院对仲裁裁决的监督,难以保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1013.html -
了解详情
下没有干部身份的人员存在,企业与职工之间是完全的劳动合同关系,即劳动用工关系。发生劳动争议只能到劳动争议仲裁委申诉。而事业单位中的人员情形就比企业复杂 对于上述两类争议案件的现状、存在的突出而尖锐问题以及正确适用法律,尤其在当前的人事争议纠纷处理中,在没有足够、明确、完整地法律规定的人事争议纠纷处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3951.html -
了解详情
保护劳动者的后果。《劳动法》规定书面形式为唯一合法形式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劳动纠纷的产生以及纠纷产生之后书面合同能起到有效证据的作用。多数人担心口头形式的劳动 重大的影响。而《劳动法》除了在第26条规定订立合同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合同无法履行,而当事人不能就变更合同达成协议,用人单位可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3768.html -
了解详情
,只要不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及政策规定,并尽到告知义务的,一旦发生劳动争议,这些规章制度将和劳动合同一起作为处理问题的依据。而劳务合同双方发生争议 的劳动仲裁委员会仲裁,不服的在法定期间内才可以到人民法院起诉,劳动仲裁是前置程序;但劳务合同纠纷出现后可以诉讼,也可以经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 20、履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3522.html -
了解详情
现行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形成于1980年代,当时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劳动关系上的利益分歧很小,劳动纠纷数量少,关系也相对简单,大部分可以经调解或仲裁解决。 及劳动审判制度,理顺仲裁与审判的关系。在劳动争议发生后,应当允许当事人自愿选择,或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申请仲裁则不得再行起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3017.html -
了解详情
上述制度的弊端提出了批评,呼吁改革现有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建立高效、快捷的劳动纠纷处理机制。为提高处理劳动争议案件的效率,及时维护劳动者的权益, 当事人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逾期不起诉,本裁决即发生法律效力。这样的处理模式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仲裁庭的工作量,但无其他缺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8450.html -
了解详情
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建立、发展,我国的劳动纠纷日益增多,也日趋复杂。我国劳动争议处理程序为 一调一裁二审,即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劳动争议 企业中难以开展本应当由第三方主持的调解工作。二是目前大部分争议均在劳动关系结束时发生,职工当事人很少会回到企业中寻找解决办法,大多直接到地方的仲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6723.html -
了解详情
案件中,因用人单位作出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劳动争议的,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这此规定 与法学分析》,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96页 [2]陈伟,《公司劳动纠纷的社会经济学分析---从公司社会责任的角度考察》,第11页,WWW.cnki.net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6050.html -
了解详情
的国有企业改制,因企业职工下岗、整体拖欠职工工资引发的纠纷问题 根据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纠纷争议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 第一条的规定,政府部门主导的国有 办理相应用工手续,如未按规定办理相应用工手续的,应认定为非法就业,发生争议的应按雇佣关系。 中国雇员未经涉外就为服务单位派遣而直接受聘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6927.html -
了解详情
的双方当事人之间因劳动权利和义务而发生的纠纷。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劳动关系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行政化劳动关系逐步转变为 初步适应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却普遍存在,这一点在劳动法律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以致有学者称劳动法在我国更多的象是一部观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80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