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的,则是在解决侵害者本人是否需要对其行为承担刑事责任,以及应该承担怎样的刑事责任的时候才予考察的问题。上述主观不法说不仅有背于立法设立正当防卫制度 责任。由此可见,它并不是一种不受任何限制的绝对无限防卫,其防卫范围仍然受到严格的限定,只有在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确已出现这一点得到确证之后,才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199.html -
了解详情
本身一样,只是在恶劣环境中做出最佳选择的尝试。刑法现代化的实现也同样如此。 无论人们对法律寄予怎样的厚望、冠以怎样的美丽词汇,都无法改变法律在实施时最 资格刑在惩治职务犯罪、行业犯罪中的作用,又能满足谦抑性和经济性等现代刑事政策的要求,进而增强我国犯罪刑事处罚措施的人性化色彩。 四、结论 任何把全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749.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会产生重要影响。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理论认为:当大脑皮层和皮层下中枢某些部位受到一种强烈需要的支配而高度兴奋时,大脑皮层其他部位会由于负诱导而产生抑制。在 人民内部矛盾产生,如对激情犯罪减轻刑事处罚,会导致当矛盾激化时,行为人会因较轻的处罚,而有意放纵自己的行为,去实施暴力犯罪。[5] 否定论者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391.html -
了解详情
1994年版,第68页。申言之,法治从来就不是万能之器。无论人们对法律寄予怎样的厚望、冠以怎样的美丽词汇,都无法改变法律在实施时最显著的特征强制性 财物,数额不足5千元,且同样归还了全部赃款,是否也可以从轻处罚,刑法则保持沉默,从中不难看出立法者的处罚倾向。 再有,中国现行刑法典第415条规定的刑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375.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的严重不法行为,也包括尚未构成犯罪的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之类的不法行为。 [14](P104) 显然,无论对不法的范围做怎样的理解,它都是一个法律概念,而 的角度看,司法机关通过证据认定不法是具有操作性的;但从事前的角度,要求受到侵害的人在紧迫情况下判断出侵害人是否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却是不现实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119.html -
了解详情
也是如此。对于人民内部犯罪,如果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予以训诫,或者责令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或者 的警戒作用如何,对人民群众会有怎样的影响。刑罚的最佳效果就是两方面的预防目的都能达到。虽然根据不同的形势、不同的对象可以有所侧重,但是两者不可偏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847.html -
了解详情
案件这一禁区,该如何在法律上对其定位,究竟应该怎样辩证地看待刑附民精神赔偿问题,能否建立完善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是本文论述的重心 的犯罪行为,对社会造成了危害,侵犯了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构成了刑事上侵犯人身权利罪,受到刑事处罚;另一方面,行为人由于实施了该犯罪行为侵犯了他人人身权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8818.html -
了解详情
;如果对甲适用缓刑,则既让人觉得对他的处罚是适当的,公正的,从而实现了正义,又没有破坏法制。(2)缓刑通过对某些受到不公正不合理的刑罚处罚 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第4243页。 [48] 参见[日]大谷 实著,黎宏译:《刑事政策学》,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102页。 [49] 参见冯军译:《德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390.html -
了解详情
不该受到谴责,它只是免于惩罚而已。 [16] 三、形成理论 作为一种刑法理论和学说,期待可能性产生的直接契机是1879年3月23日德意志帝国法院第四刑事部所 明文处罚可循。三是单纯采用行为人标准说,对所谓确信犯的处罚将成为问题,[46] 因为确信犯就其行为本身而言,常可认定为期待困难或根本无期待的可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376.html -
了解详情
完全不该受到谴责,它只是免于惩罚而已。[16]三、形成理论作为一种刑法理论和学说,期待可能性产生的直接契机是1879年3月23日德意志帝国法院第四刑事部所作 无明文处罚可循。三是单纯采用行为人标准说,对所谓确信犯的处罚将成为问题,[46]因为确信犯就其行为本身而言,常可认定为期待困难或根本无期待的可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877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