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价值考量,从价值层面对一项制度进行分析,有利于我们把握制度的立法初衷,进而正确理解和适用该项制度。民事诉讼程序具有一定价值上的矛盾性,一方面,民事诉讼 是故意逾期举证为了证据突袭的,出于有效规范当事人举证行为、维护程序安定的制度目的,应该对这种违反诚实信用原则的诉讼行为施以严厉的失权制裁;如果当事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53365.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过程中有权进行辩论,法院应当切实保障当事人的辩论权,从德、日等大陆法系国家的民事诉讼制度看,辩论原则还包含着规范当事人和法官在处理事实和证据 报》2008年1月10日。 [14]参见王亚新:《对抗与判定:日本民事诉讼的基本结构》,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57页。 [15][德]沃尔弗拉姆?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3601.html -
了解详情
民事诉讼;非法证据;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一、民事诉讼非法证据的基本理论(一)民事诉讼非法证据的界定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逻辑起点为非法证据,要准确把握民事诉讼非法 的正当性也要得到维护。从理论上看,程序的价值决定了裁判者通过公正的程序完成诉讼过程,这也是实现程序正义的基本原则,而不能为达到正确的裁判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3649.html -
了解详情
,这种解释当然是十分荒谬的。这种解读将检察监督原则非善意地置于明显违反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的境地,并直接动摇民事诉讼基本原则和制度根基,不可能符合 的价值冲突时秉持审慎态度,笔者对此表示理解和赞同。 四、证据制度几无建树,司法专业化方面无所作为 总体而言,在民事诉讼证据制度上,本次修订并没有花费多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0880.html -
了解详情
方针,各地也纷纷由党委或政法委牵头,建立大调解体系。 [24]尽管法院调解从来都是我国民事诉讼中的一项基本原则和重要制度,但是在大调解名目之下各地设立的纷繁 历史演变,载《中国社会科学》1994年第5期。 [27]王亚新:内在的理解与冷静的批评,载张静主编:《国家与社会》,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8328.html -
了解详情
在诉讼过程中有权进行辩论,法院应当切实保障当事人的辩论权,从德、日等大陆法系国家的民事诉讼制度看,辩论原则还包含着规范当事人和法官在处理事实和证据 报》2008年1月10日。 [14]参见王亚新:《对抗与判定:日本民事诉讼的基本结构》,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57页。 [15][德]沃尔弗拉姆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6513.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概念下的特殊类型。在符合民事诉讼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民事公益诉讼和民事公诉的区别主要集中在起诉主体的问题上,前者的起诉主体是公民、法人(特别是非政府组织) 公益诉讼的实践创造了条件。根据行政诉讼法第2条狭义的理解,只有具体行政行为才可能进入司法审查的范围,而抽象行政行为则不具有可诉性。《解释》却将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5804.html -
了解详情
群体的实体法保护得以真正实现,必须有相应的能对弱势群体提供倾斜性保护的程序法与之配套。 (三)是现代社会平等原则的必然要求 从20世纪下半叶以来,当代人权理论出现 物力和时间,即使赢了官司,往往也难以弥补诉讼过程中的损失。效益与公正是民事诉讼追求的两个基本价值目标,一桩官司久拖不决,不仅增加了当事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7757.html -
了解详情
群体的实体法保护得以真正实现,必须有相应的能对弱势群体提供倾斜性保护的程序法与之配套。 (三)是现代社会平等原则的必然要求 从20世纪下半叶以来,当代人权理论出现 物力和时间,即使赢了官司,往往也难以弥补诉讼过程中的损失。效益与公正是民事诉讼追求的两个基本价值目标,一桩官司久拖不决,不仅增加了当事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7683.html -
了解详情
审判权,当事人因此无法产生司法信赖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然而,对审判权的滥用是可以通过制约机制预防的,上诉程序并不是唯一的预防措施,再审之诉同样能够起到预防滥用 审判权的公权性质,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的处分意志不宜扩大至对第一审程序不同类型的选择。同理,小额诉讼的适用范围应由法律作出基本范围的规定,具体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283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