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规定:对罪犯科处何种刑事处分,亦应以被害人的需要为指导,应当优先考虑对于被害人的犯罪损害补偿。不仅应给予被害人执行补偿的权利,也应给予准备补偿被害人 当地的最低生活水平为标准。(11)坚持补偿有限原则,即补偿数额有限、受补偿的对象有限,其范畴可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范围大致相同,包括父母、子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2494.html -
了解详情
是原告,财产受损害单位如果又没有进入诉讼(不起诉应被视作其对私权的处分),则附带民事诉讼就没有原告可言,原告的缺失,无法构成诉之全部要件, 受理范围之外。我们认为这从法理上难以理解。按照国家法律统一性原则,精神损害赔偿应纳入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理由是:其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836.html -
了解详情
的独立性。这主要表现为:1、附带民事诉讼仍实行当事人处分原则。这一原则是民事诉讼区别于刑事诉讼的本质特点之一。在刑事诉讼中,受害人是否就自己所受的 诉讼。《刑事诉讼法》第96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在审查起诉时,必须查明有无附带民事诉讼请求。这一规定表明人民检查院只是查明受害单位或组织有无提出经济赔偿的要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774.html -
了解详情
所受的间接损失得到赔偿。赔偿范围过于狭窄导致附带民事诉讼越来越与普通民事侵权诉讼脱节,因而背离了民事侵权法的一般归责原则。不仅如此,,刑事法庭既没有调查民事被告 作出有罪供述,法院也要对全案证据进行审查核实;而民事诉讼则实行当事人处分主义,被告一旦作出真实的自认,诉讼即可终止,法院就要按照自认的内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590.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从原理上讲,本质上是一种私益诉讼,奉行当事人自治原则之下的辩论主义和处分权主义;基于这一原理的民事诉讼程序建立在对席裁判之上,通过当事人之间的 主体间的系争利益都是特定化、具体化并且是可以自由处分的私法性质的权益纷争。反观现代型纠纷,其外在化的形式往往表现为或是围绕集合性利益、扩散性利益等多数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311.html -
了解详情
符合受理条件进行审查,以决定是否受理的制度。 民事诉讼起源于当事人的起诉,并实行不告不理和处分原则,正如古罗马的法谚所言,没有原告也就没有 解决纠纷,社会效果反而往往适得其反。 五、立案登记制度不宜简单移植 由于立案审查制度的上述弊端,有人主张废除立案审查制度,实行立案登记制,只要当事人向法院提交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376.html -
了解详情
权利的记载、公示,那么,必须以民事主体对房地产权利的处分行为为基础。而按照法律规定,房屋因买卖、交换、赠与和继承等原因发生所有权转移,必须经过转移 有关司法解释部分采纳;第四种观点为司法最终原则说即将行政机关对民事争议的处理视为对初审不服的当事人可以提起民事诉讼,由法院作最终裁决有利于对交叉争议的审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4732.html -
了解详情
界的广泛认同。在审判程序中,辩论原则和处分原则的贯彻保障了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在管辖制度方面,当事人选择法院管辖的自由也被进一步扩大,其主体地位得到 民事诉讼原理(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47.{18}黄川.民事诉讼管辖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180.{19}章武生,论国内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4551.html -
了解详情
往往更难查明。同时,由于附带民事诉讼中财产保全及查封、扣押手段乏力,被告人的亲属或财产实际控制人可能随意转移、藏匿、处分被告人的财产,执行中也很难查处。 在此基础上通过了《为犯罪和滥用权力行为受害者取得公理的基本原则宣言》,该公约明确规定了国家补偿制度的对象、方式,对资金来源和补偿程序也作了原则性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8755.html -
了解详情
其他权利和保障不太一样。 这一现象对于民事诉讼也并无不同。数千年来,许多基本的原则得以发展,它们代表了诉讼当事人面对法官、对方当事人和第三人时 为三个国家基本法所采纳。[46]这一态度甚至已经对某些历史悠久的制度提出了挑战,诸如在商事和其他私人可处分的事项之仲裁。[47]诚然,鉴于仲裁并非强制性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519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