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中规定了九种具体情形。有学者依此进行归纳总结,将诉讼标的共同的情形分成两种:一种是当事人之间原来就有的 诉讼也不必以数人一同起诉或一同被诉为当事人适格的要件,以使当事人能更便利地提起诉讼,获得救济。实际上,国外的这一要件现在也已有所缓和。此外,还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73.html -
了解详情
权利能力,即具有当事人能力,可以成为诉讼法上的主体。例如,德国1877年颁布的《民事诉讼法》第50条规定:“无权利能力的社团可以被诉;在诉讼中,该社团 自然人。该说进一步指出,组织体之所以具有权利能力,,就在于其为权利义务设计的适格者。同样道理,只要非法人团体适于驻足集散权利义务,理当有权利能力。该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820.html -
了解详情
任何纠纷提交法院解决时,当事人适格这个程序意义的问题,成为决定诉讼成立与展开以及实体问题获得解决之前提因素。当然,并非在所有的案件中,该前提问题都会 行使对受教育者颁发学业证书、学位证书的行政权力,其与原告的争议可以适用行政诉讼法予以解决。基于这两个理由,北京科技大学作为适格被告问题看起来得到解决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846.html -
了解详情
,同时总结司法实践中类案处理时的突出问题,深入探讨海事强制令制度的不足之处,提出应当在法律性质上赋予其独立的法律属性,在当事人适格、行为构成以及情形 与中国保全制度恰巧相反,国外一些关于假处分、中间禁令的制度设计也与中国强制令中的要求不同。例如,《德国民事诉讼法》第926条规定:本案尚未系属时,假扣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22151.html -
了解详情
并非结语应当说,诉之利益概念的确立及运用将带来诉讼法理论与实践的重要变革。在理论上,它将使得对诉权,当事人适格,既判力理论 [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233。 [19] (日)高桥宏志。重点讲义民事诉讼法[M].林剑锋。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281。 [20] 同注[1].159。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6725.html -
了解详情
以明显可受非议之方式采用诉讼程序或诉讼手段,以达致违法目的等。 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和侵权责任法等现行法律没有规定滥用诉权问题。但是,理论和实务方面,肯定 了起诉行为。事实上,为达到滥用诉权的非法目的,许多滥用诉权的诉讼是多种非法手段的综合运用:虚构当事人,以满足当事人适格要件;虚设侵权事实或违约事实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8448.html -
了解详情
见,立法和司法实践对此都付诸阙如。有学者从解释论的角度,试图阐释具体化义务在我国民事诉讼法中适用的可能性。 就原告起诉主张的具体化而言,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 当事人的具体化义务,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证明责任制落实必须以主张责任之贯彻为前提,而主张责任之贯彻又以当事人的主张适格为前提。在未严格贯彻主张责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8180.html -
了解详情
法条的可操作性有待加强和细化,如在民事诉讼法律法规或相应的司法解释中明确何种情况下有利害关系人有资格作为适格原告提起诉讼,什么情况下,不能作为适格 ,也许有人会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一百六十一条已经作出了弥补:当事人申请撤诉或者依法可以按撤诉处理的案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420.html -
了解详情
程序诚信的说法,从而完成了这一过程。但关于这两原则在诉讼法中的关系,日本学者却经过了一番讨论:何时适用诚实信用原则,何时适用权利滥用原则,它们的范 [44] 4.诉讼欺诈侵权责任之诉的当事人架构及民事责任问题 依据诉权理论,诉权包括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两个方面,主观要件是指当事人适格,客观要件指诉的利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764.html -
了解详情
取决于法院职权审查,不同于英美法系国家,奉行当事人主义,只需办理登记手续。我国立案审查的基本法律依据是《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的规定,具体要求有四项:(一)原告 法律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因与被告有直接利害关系,也可成为适格的原告。例如《合同法》中的代位权之诉、撤销权之诉,《公司法》中股东派生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26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