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人, 实现刑罚执行的目的。从试点的六省市效果看, 在社区矫正的管制、保外就医、缓刑、假释及剥夺政治权利等五种服刑人员, 重新犯罪率不到千分之一。 六个月以下, 第69条规定: 最高不能超过一年, 第43条规定: 在执行期间, 罪犯每月可以回家一至两天, 参加劳动的可以酌量发给报酬, 其对服刑人员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4183.html -
了解详情
,其犯罪入狱是一种社会化失败的结果,为使其出狱后适应社会生活,在服刑期间应使其再社会化,这就要求行刑的过程应为其尽量提供一种接近社会 促进罪犯真诚认罪服法,悔过改造。这种社会参与评价机制还有利于消除有关机关在审查假释、保外就医时对于罪犯与被害人之间发生冲突的顾虑,推进罪犯处遇措施的适用。被害人谅解制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6870.html -
了解详情
方式,例如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如果符合一定的条件,包括认罪态度好、刑罚执行满一定年限等等,通过假释或保外就医、 监外执行等,也可以对其采用社区矫正的执行方式[1] (第67页) 。 第三种观点认为, 应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9583.html -
了解详情
现行的缓执行制度将这种待定状态交由法官提前认定,确实难于准确把握,以至缓刑期间重新犯罪的时有发生,有的甚 至是报复性犯罪。也容易导致法官滥用职权,盲目 第275300页。 [4]详见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被管制、剥夺政治权利、缓刑、假释、保外就医罪犯的监督管理规定》 [5]马克昌、杨春洗、吕继贵主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848.html -
了解详情
有生效的法律文书,无需被害人的再度证明。(2)减刑的条件是犯罪人在服刑期间的表现,而对于这一点,是被害人无法了解的。被害人在犯罪人是否符合减刑条件 监督,检察室不仅监督日常的监管工作,而且出席监狱长会议关于罪犯呈报减刑、假释、保外就医的讨论决定使监狱行刑置于法律监督之下。[5]但也有的驻监检察机构因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5790.html -
了解详情
服刑,不免更加有恃无恐,对监管规定更是置若罔闻,随意逃避监管。不仅如此,在监管期间,有的将自身艾滋病毒当作护身符,公开贩毒,公然实施盗窃、抢劫;有的出于阴暗的 ,对之作出特别规定,如医疗经费的保障、人员设备的配置、劳动改造方式及保外就医的条件等等,解决监管活动中的实际困难。 2、对艾滋病人的违法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1613.html -
了解详情
解决四大问题:刑讯逼供、超期羁押、律师权利得不到保障、监狱执行中减刑、假释、保外就医等执行权滥用问题。半年的执法检查,调研报告写出来了,但缺乏有效的治理手段 。譬如,侦查阶段最高羁押期限不能超过一年,超过一年应立即放人。侦查期间可以不固定,如果案情复杂,可以继续侦查,可以花更多的时间调查取证,但剥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132.html -
了解详情
裁决法院将生效裁判文书移交给公安机关,再由公安机关将罪犯移交监狱执行,这期间,因为无检察监督的跟踪督导,无第三方机关对生效裁判的推进功能(即如果出现 被执行人有申诉求刑的权力(利),具体说检察机关应当具有对减刑、假释、保外就医的程序控制权鉴于我国刑罚执行监督中出现的问题,借鉴他国的经验,我们国家应当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952.html -
了解详情
的医院鉴定,但在法律规定不明确的情况下,我们应适用相关的规定,如保外就医、监外执行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就规定必须经省级政府指定的医院出具证明,这样可以 实践中,容易出现这样的情况:办案人员在办理取保时,没有明确告知嫌疑人在取保期间的义务,以致违反规定。取保候审措施并不是限制人身自由,现实中许多嫌疑人要打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064.html -
了解详情
医院进行精神病监护治疗长达九个月,直到1998年12月1日将其放出,进行保外就医至今。但被告对原告入出院未给其下达任何法律手续和文书。在这期间原告家属曾多次要求被告对原告重新鉴定和变更监护人,1998年3月9日辽宁省公安厅纪律委员会也曾要求被告对原告家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6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