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解与执行程序中的和解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和解。既然将执行和解界定为诉讼和解,关于执行和解的效力则应参照诉讼和解规范的内容。 仅以民事审判程序同民事执行 在执行阶段,而此时当事人之间的争议已经得到终局性的解决,当事人之间先前的实体问题已不存在争议。在审判程序结束、判决发生既判力之后,不再可能订立诉讼和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622.html -
了解详情
程序违法,其损害赔偿责任应由债权人承担,不应由执行机关负责。换言之,不发生执行程序合法而实体上不当的执行问题。将当事人之间的实体法律关系与法院执行机关 三人财产查封拍卖的场合,拍卖的出卖人不可能是债务人。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第46条规定将债务人视为拍卖的出卖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258.html -
了解详情
的矛盾 ,并进行比较法和历史的考察之后 ,作者指出 ,说服教育原则扩大了执行程序的容量 ,有助于这一制度在市场相对缺乏秩序、地方保护主义泛滥以及应付这些 在表述上有细微区别。关于该原则的内容 ,可以从有代表性的教科书及有关著作中找到阐释 ① .从 50年代以来 ,在最高法院就执行问题下发的批复、通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346.html -
了解详情
决定机关应当责令当事人重新提出保证人或者变更为保证金担保方式,并将变更情况通知执行机关。 取保候审期限届满或者发现不应追究当事人刑事责任的,办案人员应当提出 );最高人民法院于1998年9月8日公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简称高法解释)。但在司法实践中仍然遇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526.html -
了解详情
局限性。《刑事诉讼法》未规定受理申诉的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第298条规定, 参与人。这两条规定,解决了人民法院在接受抗诉后,面对不同情形无所适从的问题,增强了人民法院处理抗诉案件的可操作性,尤其是强化了人民法院再审程序的严肃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263.html -
了解详情
环节,不仅贯穿于整个刑事诉讼活动,还贯穿于整个劳动改造过程。然而,刑罚执行监督在我国刑事诉讼监督中尚处于比较弱的一个环节,仍存在着重审判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修正); 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1998年6月29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9975.html -
了解详情
》以具体行政行为作为界定受案范围的基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一款以对行政行为不服概括了行政诉讼的 保障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有必要规定公益行政诉讼。公益行政诉讼制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确定原告范围。当今许多国家都建立了公益行政诉讼制度,有必要对国外公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9860.html -
了解详情
,通过股东大会决议的方式修改公司章程,对特定股东或者股份限制表决权;股东大会决议关于股息或红利的分配等,事实上对股东产生了约束力。[24]还有学者在针对郑百 要求确认股东大会决议有效的诉讼,并且得到了人民法院的支持,还有一个裁判文书的执行问题。根据前面的分析,股东大会决议不能赋予股东以积极作为义务,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9627.html -
了解详情
人民法院认可,所以人民法院不应予以受理。[2] 第三个司法解释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当事人持台湾地区有关法院支付命令向人民法院申请认可人民法院应否受理的批复》。 所决定的。这种单方立法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两岸裁判的相互认可与执行问题,但难以完全体现双方的法律共识,缺乏互惠与对等,容易受到两岸政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310.html -
了解详情
方面的实体问题,由执行标的所在地的法院(又称执行法院)管辖。法律对执行员与执行法院的权限作了明确划分。第764条规定:(1)关于执行行为的 的权威性及否认了司法的终局性。[31]而造成这一切的根源是:判决书无法得到执行。既然如此,强化申请人的举证责任还有光明的前途吗? 五坚持申请执行人负担举证责任将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01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