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法律规定,申诉不影响裁判的执行。由于申诉人还没有息诉服判,且对改判抱有一线希望,申诉案件执行起来大部分都会受到阻碍,尽管裁判正确,也会因为申诉人的 ,检察院也不能通过抗诉的方式进行监督。生效裁判既包括一审生效判决、裁定,也包括二审生效判决、裁定。但是,对于调解书,检察院不能提起抗诉。第二、具有法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247.html -
了解详情
抗诉案件质量的评判标准,合理看待错案率与改判率之间的辩证关系。科学地看待错案,合理改革现有的主要以法院的判决情况来衡量抗诉工作业绩的评价考核模式。 人员的业务培训力度,有针对性地进行有关抗诉工作的专业培训;开展刑事抗诉案件庭审观摩活动,提高出席二审法庭和再审法庭的能力;开展以评代训活动,通过评选优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3995.html -
了解详情
.论刑事诉讼中控审分离原则的理论与实践[DB/OL],www.pp369.com/by/zflw/xflw/306. 2005,6,29. [7] 陈卫东、李奋飞.刑事二审“全面审查原则”的理性反思[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2). [8] 陈卫东、李奋飞.刑事二审“发回重审”制度之重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9925.html -
了解详情
限制被告人的人身自由直至刑罚执行完毕,而超期羁押意味着被告人实际失去自由的时间要长于判决的刑期,虽然通过国家赔偿制度被告人可以得到一定的金钱补偿,相对于人身自由是不 说一点道理都没有,二审法院处理起来肯定会有难度,真的因为这种错误被改判,增加了错案的数量,对一审法院实在是很冤枉的。 2、刑事裁判文书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1652.html -
了解详情
发回第一审人民法院重新审理。必须依法改判的,应当在第二审判决、裁定生效后,按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判。也就是说,人民法院在二审程序中发现量刑畸轻或因定性 被告人的再审,其理论基础可概括为有限刑罚主义和人权保障至上主义。日本现行刑事诉讼法依据宪法二重危险禁止的规定,也只允许提起有利于被告人的再审。德国主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1627.html -
了解详情
错误)证据不足,更应作出无罪判决。显而易见,二审或死刑复核程序中原判决事实不清(事实错误)证据不足的发回重审,与《刑事诉讼法》第162条第3项规定 ,但判处的刑罚畸轻,或者应当适用附加刑而没有适用的案件,必须依法改判的,应当在第二审判决、裁定生效后,按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判的规定。 5.《司法解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585.html -
了解详情
就间接导致一审法院在裁判案件时,宁重勿轻,因为一审判决后,被告人可能要上诉,要是判轻了,二审法院就无法加重,就要发回重审,不如判重一点。如果二审改判了就会认为一审法院判错了案。2、刑事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过大缺少约束授予法官自由裁量权是必要的,因为表述法律的语言是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511.html -
了解详情
判断并且其判断结论具有法律上的强制力的司法机关。例如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2条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这一规定是否属于无罪 刑事案件中的被告人。保障被告人的合法权利,我国刑事诉讼法对普通刑事案件实行二审终审制。为使二审发挥作用,我国《刑事诉讼法》还专门规定了上诉不加刑原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8276.html -
了解详情
法院,被二审法院改判为2万元。深圳的一起案件,遭受性强暴的受害人,在加害人被追究刑事责任之后,另行提起民事诉讼,请求精神损害赔偿,一审判决精神损害赔偿金 (也不可能)填补受害人的损害,其立法目的,只在于对受害人给予某种抚慰。判决加害人向受害人支付一笔精神损害赔偿金,可以对受害人起到某种抚慰、安慰的作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8034.html -
了解详情
第11条规定:原审被告人在押,再审可能改判宣告无罪的,人民法院裁定中止执行原裁决后,可以取保候审。刑事再审是对已生效的判决进行重新审理,这就意味着该条所说 当然如控方有证据证明被告人的犯罪嫌疑不能完全排除,并当庭表示要上诉,为保证二审程序的顺利进行,可对该被告人适用取保候审。 4.法院受理了当事人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15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