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之后才提出证据或答辩状,常会遭受不利程序后果:丧失证据提出权或答辩权。在香港民事诉讼中,被告应当在收到令状后的14天内提出抗辩书 英美法中滥用法律诉讼的侵权责任[J].法学家,2000(2):120-122. [61]关于当事人因民事诉讼程序违法等原因而受侵权的描述和佐证可参见李玉石编著.胜败岂止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290.html -
了解详情
案件却没有开庭,没有通知当事人到庭参加诉讼等。当事人参加诉讼,陈述和答辩自己的主张是民事诉讼程序中最基本的权利,是诉权的重要体现,剥夺当事人该 简介】 李君,单位为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人民法院。 【注释】 [1]常怡:《民事诉讼法学》, 法律出版社1999 年版, 第321页。 [2] [法]托克维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507.html -
了解详情
内对程序做出选择。最主要的选择对象包括庭审方式的简化(包括被告放弃或缩短答辩期以便尽早开庭)、归纳式笔录方式、判决内容的省略和一审终审。具体操作方式 为了不耽误当事人权利尽早进入执行程序获得实现的时机,可考虑借鉴日本和德国等国家民事诉讼中的未确定生效判决附带假执行宣告制度,[13]即在一审做出判决之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817.html -
了解详情
行)、快结(案)的绿色通道,不要求严格执行有关立案、送达、答辩期、以及审理期限的有关规定,只要双方当事人愿意,法官就可以缩短某些期限 组织适应千变万化的社会环境,获得更高的效率。 [16]最高人民法院民庭编:《改进民事审判方式实务与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1995年版。 [17]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209.html -
了解详情
有关人民政府及主管部门处理为妥。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审判权的消极逃避。与我国民事诉讼法第3条关于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 他们对诉讼作出答辩,否则就承受缺席判决。起诉状是对原告冤情的扼要叙述,提出一经证实即能使法院为原告作出判决的事实。再如法国民事诉讼法第122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948.html -
了解详情
规定的期限内提交答辩状,也并不当然丧失在法律审中的答辩权,在判决以前,被上诉人也可将答辩意见交给法律审法院。 4.原审法院对法律审上诉要件 以书面审理为一般情形。 [20][日]兼子一、竹下守夫等:《民事诉讼法》,弘文堂1986年版,第1227页。Rosenbeg-Schwab,aa.0.,9146(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018.html -
了解详情
,并及时通知其任何可能受到的指控,以使当事人能够准备答辩。此外,还应允许当事人以适当的方式将答辩提交给法官。[2] 程序参与原则,从当事人(或其 应当裁定中止诉讼,给予当事人、法定代理人或诉讼承继人参加诉讼的准备时间。 在民事争讼程序中,双方审理主义既保障法庭中双方当事人的程序参与权,又保障法庭外双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7636.html -
了解详情
后,一个案件才算大致解决了。从这一点来出发,滋贺秀三把清代民事审判看作一种教谕式的调解(didactic conciliation)。[8]但是又应看到,这种具结 完全取代了私力救济的非常诉讼时期,仍然是当事人之间的证讼和反复的答辩、反答辩构成着审判的主体[47],这种解释就显得不太另人满意。审判活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271.html -
了解详情
,而不允许单独提起另外的诉讼。对此,《联邦民事诉讼规则》第13条第1款规定:在起诉状送达时,答辩人对于对方当事人的任何请求,如果是基于作为 , Civil Procedure, 法律出版社2001,第126页。 [⑩] 参见史蒂文苏本:《美国民事诉讼的真谛》,蔡彦敏、徐卉译,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962.html -
了解详情
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审理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简单的民事案件,使用简易程序。基层人民法院的派出法庭,包括人民法院就地巡回审判某个具体案件时 之日。上述内容,人民法院应当在原告起诉和被告答辩时以书面或者口头方式告知当事人。(3)下列民事案件,人民法院在开庭审理时应先行调解:婚姻家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94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