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判资源,影响了审判的权威,动摇了两审终审制度,更重要的是违背了当事人权利自由处分原则,使公权成为私权的代言人。民事诉讼解决的是平等民事 审查确认原裁判有错误,才能对案件重新审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206条规定“人民法院接到当事人的再审申请后,应当进行审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476.html -
了解详情
模式:缺席判决主义和一方辩论判决主义。(注:德国、日本和我国台湾的民事诉讼法学家都对缺席判决制度有较多的研究,并将其归纳为两种基本模式,即缺席判决 情况作出的判决均视为对席判决,自然不准提出异议。只有“在被告不出庭时,如果是终审裁决,并且没有发给本人传票,所做的判决”才为缺席判决(注:法国民事诉讼法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168.html -
了解详情
人民法院在审理后作出终审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①该案历经劳动监察部门投诉、仲裁部门裁决,并且经历了民事诉讼的一审、二审程序法院两审。 纵观案件的审判 以及其处于公法和私法之间的地位,使得劳动纠纷的处理到底是照搬一般民事诉讼证明责任分配制度,还是因地制宜另行分配,一直在理论界和实务界中无法达成共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58563.html -
了解详情
积极介入监督。 (二)拓展新的监督领域 完善公益诉讼制度。近年来,检察机关除对损害公益的刑事案件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而外,还尝试对国有资产流失或权益纠纷、公共 ,尤其是检察机关抗诉发回重审的高比例维持原判,需要反思。可以借鉴国外三审终审制度,启动另一个审判系统审判抗诉、再审检察建议,超然于一二审之外,促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9778.html -
了解详情
: 1.审查程序的正当性。案外人异议之诉适用的是普通的诉讼程序,按照两审终审的模式进行审理,各方当事人享有充分的举证质证、辩论、上诉等程序 》(2009年卷),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273页。 [19]邵明:《民事诉讼法理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70页。 [20]参见《执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3295.html -
了解详情
的不确定和门槛过高,诉讼权利平等原则、处分原则等基本原则与诉讼制度的不契合而呈泛化,陪审制度、两审终审制度等基本制度对承载更多正义要求的 新.民事诉令中质证的几个问题[J].法律适用,2004(3). [12]邱爱民.论民事诉讼中的质证及其程序保障[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777.html -
了解详情
使当事人服判息诉。答疑一般由原承办案件的法官采用口头的方式进行。对于两审终审的案件,如果二审维持原判的,由一审承办案件的法官负责答疑;二审改判 解释全书》,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第192页。 [25]参见肖建国:《民事诉讼程序价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77页。 [26]袁定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387.html -
了解详情
宽泛,将当事人的主观感受发挥到极致。这从一个方面来说是我国法治建设的一大亮点,两审终审之外给当事人另外一个救济的途径。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从法律对检察机关息诉 还是息诉服判工作的一个初步判定,那么简繁分级制则是一个把关制度。借鉴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中的简繁分流、普通程序和简易程序相互配合的程序上的优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247.html -
了解详情
级法学3班 刘英博 指导教师:车传波 内容提要 民事审判监督程序,也叫再审程序,是我国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该程序强调无论在事实认定或法律适用上,只要 容易看出,再审案件越深越多大多是当事人反复申请再审造成的,即一个案件通过了二审终审后,又提起了多次重审。反倒引起了很多错误,有的法官维持了原判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108.html -
了解详情
、公证、仲裁等制度,尽量依私法自治之精神解决人民之纷争,减少法院受理案件之件数。 2.加强民刑事第一、二审之功能 第一、二审均为事实审,但重复两审之事实审, 解答当事人对诉讼上之疑问,或为法律服务,立场颇为尴尬。其次就民事诉讼标的之主张、准备程序书状之缮制,乃至攻击或防卫方法之提出等,均为专门而富高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41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