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民商事审判方式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 三、如何规范民事诉讼庭前准备程序 ⒈ 确立专门送达制度。在法院内部成立专门执达队伍,从事各类诉讼 由独任法官或合议庭进行确认;不能达成协议,进入开庭审理程序的,庭前调解制度操作也避免了法官与当事人正面接触,起到预防司法腐败作用。此外,庭前调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888.html -
了解详情
认定其是否具有证据能力。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67条规定:在诉讼中,当事人为达成调解协议或者和解的目的作出妥协所涉及的 一种证据必然涉及证据的可采性问题。[12] (二)法官询问当事人 许多国家和地区民事诉讼法规定,法官通过询问当事人的方式使当事人就案件事实作出陈述,这种陈述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6605.html -
了解详情
和任务中我们不难解读出和谐理念与规范的丰富涵义。例如,其中关于保护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保证人民法院正确审理案件,就体现了当事人的民主权利与人民法院审判权的和谐; 诉讼主体的、以及诉讼法的目的和任务。近年来,我国民事诉讼中案件的结案率,有40%是通过调解结案的。虽说它尚不到结案率的一半,但以此方式解决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359.html -
了解详情
第九十二条、第九十三条的规定,当事人在向人民法院申请诉前财产保全和诉讼财产保全时,应当按照人民法院的要求或者依据法律的规定提供担保,当事人不提供担保的 人民法院确认制作调解书并向当事人送达后案件即审理终结。民事调解协议属于协议的一种,虽然形成于民事诉讼过程中,是民事诉讼的一种结果,但它与一般的民事协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3773.html -
了解详情
行政机关依法裁决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的权益争议的活动。行政裁决不同于行政调解和仲裁,前者具有强制执行力,而后两者不具有强制执行力,并且不属于行政诉讼的 61条规定自身来看,短短的五十五字仅对行政附带民事诉讼作出了原则性的规定,用语过于笼统、模糊,对于调解、审理方式、审理期限等问题并未涉及,显然无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011.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的程序问题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附带审理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具有内在关联性的民事纠纷,立法并无困难,但在程序等方面有待于完善。 证据方面:行政附带 诉讼部分则实行谁主张谁举证的证据规则,附带民事诉讼双方当事人对自己的主张各自承担举证责任。 是否适用调解问题方面:根据现行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行政案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509.html -
了解详情
权的合理干预,这种干预仅以自愿、合法为底线;三是调解是结案方式的一种。 倘若将上述民事诉讼调解直接移植到行政诉讼中,由于理论上的阻滞,肯定行不通。 种调解)等等。这里,应该特别注意执行和解,因为它的某些特征是可以在设计行政诉讼调解时加以改造吸纳的。 执行和解,按照一般规则是由当事人双方(有时也有案外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472.html -
了解详情
一度被国人视为优良司法传统、被西方誉为东方经验的中国传统民事诉讼调解制度,曾在速决纠纷、化解矛盾等诸多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司法现代化浪潮, 对方当事人有转移财产等逃避履行义务行为或经营状况严重恶化时,允许当事人可以不受调解协议约定的履行期限的限制即可提前申请强制执行,但申请人应当提供必要的担保,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8532.html -
了解详情
的原则。它不同于基本原则,不是贯穿于整个民事诉讼程序制度中并具指导作用的原则。而自愿合法的调解原则,只适用于审判程序过程,只属于审判具体制度 平等原则的实现依赖于法院的保障。它要求法院确实保障双方当事人处于完全平等诉讼境地,对当事人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不得偏袒或歧视任何一方;要求法院为双方当事人创造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728.html -
了解详情
,也可根据其实质意义译为“审判外纠纷解决方式”或“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是各种诉讼外纠纷解决方式的总称。它既包括当事人自行达成的和解,也包括各种专门设立 这样做有以下几个好处:1、选聘人民调解员参与诉讼调解,实现诉讼调解的适度社会化替代,一定程度上可减轻法院民事法官的工作压力,法院可以腾出力量指定专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23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