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取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的受贿故意,但在事后某个时间明知他人赠送财物与其履行职务行为为他人谋取利益有关而仍然收受其财物。(3)有的国家工作人员为了 》1992年第5期。 [4]参见储槐植主编:《美国德国惩治经济犯罪和职务犯罪法律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328329页。 [5]参见林山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380.html -
了解详情
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但利用其在职时形成的影响力,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自己从中索取或者收受财物。{14}与此同时,实践 困难。笔者认为,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等密切关系人和离职国家工作人员的行为究竟是构成受贿罪还是构成密切关系人受贿罪,应当分情况具体判断: 1.国家工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712.html -
了解详情
大小变化,从各自界定的范围来看,上述法益主张间有交叉,但在总体上,公务行为公正说的范围最为狭小,而公务人员廉洁制度说的范围又过于宽泛,实质上它 行为人进行法律上的非难(责任) 。[6 ]由此,针对事后受贿难免有以下疑问,行为人先前的职务行为并不是在基于非难可能的意思活动支配下实施,仅仅因为事后的受财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642.html -
了解详情
大小变化,从各自界定的范围来看,上述法益主张间有交叉,但在总体上,公务行为公正说的范围最为狭小,而公务人员廉洁制度说的范围又过于宽泛,实质上它 行为人进行法律上的非难(责任) 。[6 ]由此,针对事后受贿难免有以下疑问,行为人先前的职务行为并不是在基于非难可能的意思活动支配下实施,仅仅因为事后的受财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441.html -
了解详情
,或者滥用职权,给国家和人民造成重大损失。这种特殊性使得其犯罪行为可以凭借职务行为作为掩护或者利用职权加以掩盖,因而属于高隐蔽型犯罪。上述特点决定了 、证据收集和固定难等特点{6} (P. 1)。尤其是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职务犯罪的职能化、科技化、隐蔽化、网络化程度不断提升,犯罪嫌疑人订立攻守同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808.html -
了解详情
机关可能存在误解或者容易疏忽的情况下,才作出注意规定。由于教唆或者帮助受贿的行为不可能构成其他犯罪,不会引起误会,故立法者删除了原有的注意规定[17]。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侵犯的客体应当是影响力的不可收买性和不可滥用性,而不是职务行为的廉洁性。 2受贿罪的客观表现形式存在的理论争议 从受贿罪一般概念来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5988.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的对象有一个相对确定的标准,以保障不构成刑法所规定的职务防卫对象的行为不受刑法干预。另外,从总体上看,无论是防卫所应具备的法律 守权等.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M],群众出版社,1987(6):66 {4}常菲.警察职务防卫权的法律基础[J],2007(04):公安研究 {5}甘雨沛.比较刑法学大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5782.html -
了解详情
最高判处无期徒刑,就能消除两者刑罚不协调的现象,同样也能体现对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从严处理的立法精神。 四、取消死刑有利于国家有效行使刑法管辖权 随着我国反腐败 在获利的概率远远大于被揭露的概率的情况下,行为人才有必要去犯罪。因此一个社会能否遏制、控制职务犯罪,实际上就是能否把犯罪黑数控制在一个较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4179.html -
了解详情
人员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违背事实和法律进行追诉、裁判或者不进行刑事追诉的行为。通常情况下,实践中,行为人常常采取通过违背事实的手段来实施枉法追诉、裁判 对下级的单纯制约关系缺乏对案件结局的足够影响力,上级司法工作人员利用下级司法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不应视为直接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这种情况虽然可称之为间接利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798.html -
了解详情
欺骗的方法, 以10万元的价格将本单位70万元的债权转为己有, 属职务侵占行为, 但因法院对该笔债权尚未执行到位, 刘某非法占有的目的未得逞, 故 该论者还引用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通过伪造证据骗取法院民事裁判占有他人财物的行为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答复》中规定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通过伪造证据骗取人民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63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