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以不追诉判决的形式撤销起诉或终止起诉,从而使案件得以分流。不追诉判决书的内容包括被告人及其他当事人的一般情况、指控、判决所依据的事实理由和法律 [13]不需要被告人认罪,也不需要检察官同意。[14]这种审理方式与我国备受争议的二审不开庭审理方式以及死刑复核程序的审理方式颇为类似,同样都是通过书面材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3106.html -
了解详情
进入庭审必然在不同程度影响裁判者的心证。与上文所述同理,即使一审法院在判决书中没有写明将此供述作为定案的根据,其实该供述对定罪已经产生一定的 作出相应的裁定。对此裁定,被告人不服可以提出上诉。如果一审判决后,被告人仅就审判前供述合法性问题上诉,或者作为上诉理由一部分的,二审法院不再审理该部分。这样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5460.html -
了解详情
同意,可以向被告人讯问,对证人、鉴定人发问;对一审判决不服,有权请求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在二审程序中如果不开庭,合议庭也必须事先听取包括被害人在内 发表意见和互相辩论。审判人员应当听取被害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的意见。法院宣告的判决书应当送达被害人。法庭审理是处理案件的中心环节。被害人始终参加法庭审理,便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34.html -
了解详情
依照二审程序依法作出裁判。 第五十六条【速裁二审处理】被告人不服适用速裁程序作出的第一审判决提出上诉的案件,可以不开庭审理。第二审人民法院审查后 有所区别。 第五十八条【裁判文书】人民法院审理认罪认罚案件,应当在刑事判决书、裁定书或者执行通知书中明确表述被告人认罪认罚情况、人民检察院的量刑建议以及具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15063.html -
了解详情
是按照法律判决。更重要的是,法院体系还有复审机制,对初审法院判决不服的当事人,还可以向二审法院上诉。凡此种种程序和机制,任何其他政府机关都不具有。从 ,倒是经常见到判决生效后,胜诉方到处找关系,上访,称法院不执行生效判决,判决书成了一纸空文;败诉方更是积极地到处找关系,申诉,上访,声称法院判决不公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7846.html -
了解详情
审判委员会在第668次会议上作出规定:今后凡适用司法解释判处的案件,在判决书和裁定书中,均引用所适用的司法解释。《高法规定》第4条规定:最高 ,既有国家立法机关的下属工作机构,如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也有国家行政机关,如公安部、司法部、财政部、安全部、邮电部、民政部、国家外汇管理局、国务院侨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750.html -
了解详情
程序审理劳动争议案件,一般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结案;若当事人不服一审判决可在收到判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上诉,上诉法院审理期限一般为三个月,以上期限 社会保险、工资、职工培训等方面的劳动争议案件的数量急剧上升,这就需要各级劳动行政管理部门、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和人民法院几方的共同努力,通过制定各项新的配套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5801.html -
了解详情
程序审理劳动争议 案件,一般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结案;若当事人不服一审判决可在收到判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上诉,上诉法院审理期限一般为三个月,以上期限遇 的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它具有准司法性质;另一方面,它又兼具行政性质,这就决定了边疆在进行仲裁时 必须适用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制定颁布的行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6225.html -
了解详情
审理劳 动争议案件,一般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结案;若当事人不服一审判决可在收到判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上诉,上诉法院审理期限一般为三个月,以上期限 社会保险、工资、职工培训等方面的劳动争议案件的数量急剧上升,这就需要各级劳动行政管理部 门、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和人民法院几方的共同努力,通过制定各项新的配套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6216.html -
了解详情
、社会公共利益的;侵害案外人利益的; 违背当事人真实意思的;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禁止性规定的。但这些规定过于笼统,缺乏可操作性,在审判实践中许多审判人员 、行业内部管理等多方面的因素,加上调解无需查明案件事实,导致调解书在现实中与判决书不能发挥同样的功效,从而限制了调解的适用范围。难以调解的案件类型主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60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