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当事人争议的事实,也是法院为了正确作出裁判而必须查明的事实,如当事人是否适格,是否属于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法院管辖,是否超过诉讼时效的事由等,这些事实 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③。法官调取的证据在形式上和效力上与当事人所举的证据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仍应接受当事人的质证。 (三)法院的举证义务 应当说明的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507.html -
了解详情
中和解制度的现状恰恰与这种文化历史传统形式有着强烈的反差,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诉讼和解制度特别是诉讼中和解遭此冷落呢?究其原因,法规规范本身的因素和诉讼 ,要求甲方退货并索赔,甲方以乙方质量缺陷为由,停止支付乙方货款。乙方以超过合同时效期为由,将甲方告之法院,请求支付货款,因甲、乙双方都没有足够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453.html -
了解详情
民事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对审前程序做出了一定的调整,但核心是举证时效制度的建立,没有为当事人的审前沟通提供程序保障。 将上述两方面的情况结合 关键的原因在于旧说将民事诉讼对纠纷的解决限制在民法的框架之内,不利于民事诉讼法的发展。由此便引出一个话题:民法与民事诉讼法之间是什么关系。 我们认为,民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423.html -
了解详情
被代表的当事人同意。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裁定,对参加登记的全体权利人发生效力。未参加登记的权利人在诉讼时效期间提起诉讼的,适用该判决、裁定。 (二)股东派生 要召集股东开会,并征得其同意,这在股东人数众多的情况下很难实现,即便实现,也要付出极高的成本。 对此,有的学者提出采用集团诉讼的方式。但是,什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766.html -
了解详情
。那么是什么原理把犯罪构成体系理论与证明责任的分配联系在一起呢? 笔者认为,这座连接犯罪构成体系理论与证明责任分配规则的桥梁就是控辩双方基本诉讼利益 合法性或可靠性的事实主张(阻却证据能力事实)。前者例如被告人提出起诉已过追诉时效期限、超期羁押、未告知法定权利等程序违法事实;后者例如诱惑侦查、刑讯逼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1672.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价值的倾向。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的论断,尤其是20 程序适用范围、扩大简易程序使用范围和创设多种简易速决程序;二是普遍设立诉讼时效制度和诉讼期间制度;三是普遍使用缓刑、减刑、监外执行等行刑制度。笔者认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891.html -
了解详情
的制度内容。此次《征求意见稿》涉及案件管辖、当事人及诉讼方式、证据与证明责任、民事责任承担和诉讼时效等问题,共计20条。笔者认为,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 诉讼中,什么人具有起诉资格将直接决定反垄断法的司法实施。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普通消费者能否像经营者一样具有起诉资格,提起反垄断民事诉讼,是一重要问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855.html -
了解详情
没有集团诉讼机制,缺席的原告个人并不会有什么损失。一言蔽之,集团诉讼对于给成员个人造成的诉讼上的损失而言,并不是其高效以及对多数人的保护效能的 代表人诉讼的判决效力十分有限,未来权利主张者的保护受到诸多限制,如诉讼时效的限制,请求还必须进行司法审查等。 3.对个人自治保障不力。虽然我国民事诉讼法允许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5669.html -
了解详情
理论上还是有疑问的)。如此不加分配,只以一方有举证责任,实在不过是没有什么实际效益的概念。⒆这种模式方便国家从速、从快惩治犯罪,有利于刑法的社会秩序维护 为纯程序性条件;时效、大赦、已有过确定判决等为实体关系性条件。欠缺纯程序性条件,经补充可以再起诉,欠缺实体条件,通常不允许再形成诉讼实体。(23)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4014.html -
了解详情
当事人的素质、法律意识还 难以有效进行民事诉讼,一些当事人要求法院解决什么,要达到何种目的,在表述上并不清楚、明确。 特别是在举证问题上,多数当事人仍然过于 事实和法律行使释明权,告知两种法律关系 在举证责任、赔偿标准及范围、诉讼时效上的不同,由其自行选择决定请求权基础法律关系,即选择诉 由。 第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17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