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污点理论与邪恶的心理论已经过于陈旧,不合时宜,违法肇因者原则也为现代英美刑法的因果关系理论所修正。总体上来讲,上述学说已被 实际上是为了解除谋杀罪案件中检察官证明被告恶意(malice)或事前预谋(premediation)的举证责任,检察官依据重罪谋杀罪起诉时,只需证明行为人实施了重罪,并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3906.html -
了解详情
联络即心理上的因果关系,是共同实行的核心。缺少了这种意思联络,客观上所存在的共同行为,就是一盘散沙,各个共同犯罪人也只是一群乌合之众,在刑法上 认识到自己是与他人一起在实施相关犯罪,就符合了共同犯罪对于行为人主观方面的要求。[13](p369370) 笔者认为在上述案例中,甲与丙分别构成故意杀人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9509.html -
了解详情
。 (二)重结果与犯罪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否具有非平行的特点 重结果的发生与犯罪行为之间都具有刑法意义上的因果关系,此点是转化犯和结果加重犯 共犯,同样依照我国共同犯罪理论要求加以认定。 【注释与参考文献】 ⑴例如,《刑法》第247条规定,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行刑讯逼供或者使用暴力逼取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22043.html -
了解详情
的障碍。考虑法秩序,如果将具有期待可能性者作为工具实施犯罪,那么就成为实现犯罪的规范障碍;反之,如果被利用者不具备期待可能性,不能成为规范障碍,利用者利用他人 源于其具备主体资格,主观上具有故意,符合客观构成要件的行为与危害结果存在刑法意义上的因果关系,侵犯特定的法益;被利用者主观上有过失以及有故意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6555.html -
了解详情
收不回,因为贷款项目是真实的,抵押物是真实、足额的。因此,按照刑法上的因果关系理论,本案开发商对贷款手段存在的问题不负主要责任。[2]此外, 或者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如果同时构成违法发放贷款罪和受贿罪或者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由于受贿行为属于原因行为,违法发放贷款行为属于结果行为,违法发放贷款罪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0557.html -
了解详情
收不回,因为贷款项目是真实的,抵押物是真实、足额的。因此,按照刑法上的因果关系理论,本案开发商对贷款手段存在的问题不负主要责任。[2]此外, 或者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如果同时构成违法发放贷款罪和受贿罪或者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由于受贿行为属于原因行为,违法发放贷款行为属于结果行为,违法发放贷款罪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0537.html -
了解详情
采取的是条件说,即在实行行为和结果之间,只要存在如果没有前者的话,也就没有后者这种条件关系,就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13]该说从纯自然逻辑的角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55156页。 [8]参见[日]大谷实:《刑法讲义总论》(第四版),成文堂1994年版,第18页。 [9]参见苏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4817.html -
了解详情
实行行为和结果之间,只要存在如果没有前者的话,也就没有后者这种条件关系,就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⒀该说从纯自然逻辑的角度出发,认为每一个对结果的产生具有 .shtml,最后访问日期:2011年5月14日。 ⒀参见[日]大塚仁:《刑法概说(总论)》,冯军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60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4812.html -
了解详情
故意规制机能,凡是纳入构成要件的客观要素,例如行为、结果以及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都是要求行为人认识的,在此基础上才能形成故意之所谓意欲。在 因为主观故意对于客观构成要件具有某种依附性。刑法对风险社会的应对首先表现为构成要件的设置上。风险社会刑法在构成要件设置上的特征,正如我国学者指出,主要表现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2536.html -
了解详情
犯,可以推知,实际上,该理论只是对存在论意义上的因果关系,从作为实质的法理依据的法益侵害加以说明,实质上始终无法摆脱因果关系的认识,因此,与单一的正犯概念 人格,通过最小化或完全消解其他人的影响的方式,支配其身体的举动。在对人格中心的支配上,刑法上的重要的也就是可避免的身体举动具有对归责起决定性作用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260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