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伤、重伤后果且能取得对方谅解、达成赔偿协议的,一般都可适用缓刑。对持刀、持枪、入室、在公共场所等情况实施犯罪的未成年犯一般不适用缓刑。 第 适用率。 (四)适度公开、透明未成年犯缓刑的决定机制 当前,我国大部分未成年犯罪刑事案件都采用了社会调查制度,社会调查报告实际上对未成年犯缓刑适用起到了决定性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1032.html -
了解详情
的可靠性与可信性,进而使精神病鉴定能够为诉讼活动提供坚实的证据。 二、刑事案件涉及精神病鉴定的实践考察与分析 我国《刑法》之所以将诉讼中有关精神病问题 责任能力取决于精神病的性质、程度以及和犯罪行为的关系。[40]同时还要通过对刑事责任能力的判断,进一步区分辨认能力与控制能力的丧失或减弱的依据与可能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3552.html -
了解详情
要素:携带、凶器、盗窃。所谓携带,根据2005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六条规定,携带凶器抢夺,是指行为人随身 应当做出明确科学的界定。如 2011年5月12日,犯罪嫌疑人刘国明携带银色折叠刀一把、镊子一只,在成都市金牛区二环路,趁被害人陈某不备,使用镊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5244.html -
了解详情
要素:携带、凶器、盗窃。所谓携带,根据2005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六条规定,携带凶器抢夺,是指行为人随身 应当做出明确科学的界定。如 2011年5月12日,犯罪嫌疑人刘国明携带银色折叠刀一把、镊子一只,在成都市金牛区二环路,趁被害人陈某不备,使用镊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522.html -
了解详情
要素:携带、凶器、盗窃。所谓携带,根据2005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六条规定,携带凶器抢夺,是指行为人随身 应当做出明确科学的界定。如 2011年5月12日,犯罪嫌疑人刘国明携带银色折叠刀一把、镊子一只,在成都市金牛区二环路,趁被害人陈某不备,使用镊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492.html -
了解详情
有很大虚伪性。 最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易有不稳定性和复杂性。刑事案件的处理直接关系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财产甚至生命,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 月20日晚广西省河池市东江镇覃老师与女友看完电影骑摩托车返校途中遭抢劫,覃老师被砍36刀并推下山崖,侥幸生还。公安机关破案中凭一条反映住该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154.html -
了解详情
,容易养成不良习惯,走上犯罪道路,近几年来各类刑事案件有增无减,呈上升趋势,特别是青少年犯罪案件最为突出,据不久前某市官方调查统计显示,该市近三年来 团体,只要其中一人有犯罪意识,就容易相互影响,形成共同犯罪。再次,暴力抢劫犯罪比例居首,根据国家公布的统计数据和调查获取的比例显示未成年人主要以财产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147.html -
了解详情
但没有实际侵犯夏某的财产权利,属于故意伤害行为。 另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七条之规定:行为人仅以其所输赌资或所 赃款赃物、毒品、假币、淫秽物品等违禁品)财物为抢劫对象的,以抢劫罪定罪(如:张某刚盗窃一个物品,赵某持刀劫走了该物品)。此司法解释贯彻了宽严相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8510.html -
了解详情
如果在确立抢劫罪死刑适用临界点的时候我们使用了这22个变量,那么,在计算待决抢劫案件的罪量的时候我们必须同样使用这22个变量,多一个少一个都不行, [78]的裁判文书中认为: 原审被告人因怀疑其妻与被害人有不正当两性关系而恼怒,持刀将被害人刺死,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其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2478.html -
了解详情
,而且经济犯罪往往采取经济赔偿作为程序的终结。但在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等一般刑事案件中,无论是采取正当防卫还是其他正当化事由对行为予以正当化,都容易引起非议。 一定程度,行为人可以判断是一种迫在眉睫的危险。比如,举枪射击、强奸中的持刀胁迫。 蒋:由此,可以理出一个关于正当防卫必要限度的思路:(1)必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665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