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款第1项与第3项分别规定,明知是伪造、变造的汇票、本票、支票而使用的,冒用他人的汇票、本票、支票的,构成票据诈骗罪。近几年来,刑法 都包含了进去[22 ] ( P17)。 例如,在刑法制定后才出现的一种新型的具有杀伤力的工具,很自然地被人们认为是刑法中的凶器。从社会生活事实来说,对派生的社会生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4041.html -
了解详情
因而成立未遂犯;如果一般人一看便认为行为人所使用的手枪没有子弹,不会感到危险时,就属于不能犯。对于意欲用毒药杀害他人但是误用了非毒物因而未致他人死亡的情形 ,意志以外的原因仅限于行为人主观认识错误中的工具错误和对象错误两种具体原因。这两种原因一般是在犯罪着手时就存在并发挥着作用,其作用又决定了在不能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914.html -
了解详情
职能,必然会接触到大量公民个人信息。近年来,消费者在使用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金融服务,或是使用银行卡等工具过程中,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甚至金融机构内部人员泄露并非法 《关于审理洗钱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等的规定,邓某明知是其姐夫陈某的受贿犯罪所得款,仍提供银行账户掩饰、隐瞒其来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9043.html -
了解详情
。 第二种观点认为,对于既有运行功能又有生产作业功能的工具,应该根据行为人肇事时这一工具是处于运行过程,还是处于生产作业过程进行区别。例如建筑用 交通肇事罪处理,在公共交通管理的范围外,驾驶机动车辆或者使用其他交通工具致人伤亡或者致使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构成犯罪的,分别依照重大责任事故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8756.html -
了解详情
比如行为人使用了枪支,从枪支这种工具的性质上,我们知道它可以导致自然生命的终结;从使用方法上,我们还得从危害结果看行为人是否开了枪,如果开 了枪, 激起,比如污辱、争吵、互殴等。此时,在认定行为人犯罪故意时,我们应当考虑到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明知是不全面的。也就是说,行为人对危害结 果不一定真的属于明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7404.html -
了解详情
之后的雷电击中死亡。第二种情况,甲将乙击昏在一棵树下后离去,事后证明甲明知是雷电多发时节,希望乙被雷电击中而乙恰好被雷电击中。第三种情况,甲将乙 画符、扎小人的方法。二是行为人所使用的犯罪手段具有产生危害结果的可能性,只是由于认识上的错误,实际使用了不能导致结果产生的手段或者工具,如甲欲杀乙,将老鼠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0425.html -
了解详情
点下载网上文件时最喜欢使用的一种软件,它一般被网民用来共享大型文件,比如电脑软件和电影。据统计,现在全球因特网数据流量大概有三分之一是在使用BT或 犯现象完全存在。 (2)被帮助者BT软件客户端使用者实行犯罪 根据前面所述的司法解释,明知他人实施侵犯知识产权犯罪,而为其提供贷款、资金、账号、发票、证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404.html -
了解详情
之机器重制已公开发表之著作。[5]同时,在第65条了规定了认定合理使用的一般要件:一、利用之目的及性质,包括 系为商业目的或非营利教育目的。 作为国家追求特定社会目的的工具时,必然是最后一种不得已的选择。台湾士林法院判决第肆节。[55] 参见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依法严惩非法出版犯罪活动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468.html -
了解详情
是民法的保障法,具有第二位属性,它是将侵犯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用刑罚加以规范,因而我们在将这些行为规定为犯罪时,使用的概念只能来自于民法,否则刑法的 行为方式合法,不存在侵犯他人所有权的问题,反之如明知他人财物埋藏地而有意识地挖掘,则行为人的主观故意是侵占他人财物,所使用的方法也是非法将财物转移至自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133.html -
了解详情
是否超过了必要限度 。不法侵害的强度是造成不侵害结果的手段、所使用的工具等综合因素。第三,从不法侵害的缓急判断正当防卫是否明显超过必要限度 权益免遭不法侵害 , 鼓励和支持公民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 维护社会治安的积极作用。公民在遇到暴力犯罪时可以充分运用刑法的规定,勇敢地积极地实行正当防卫。司法机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770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