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中审查具体行政行为,但特定情况下的审查已在民事诉讼法中留下印迹。民事诉讼法第67条规定,经过法定程序公证证明的法律行为、法律事实和文书,人民法院应当作为 6)上诉问题。一审判决作出后,本诉的主当事人对民事判决不服,可以提起上诉。但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行政机关无上诉权,因行政机关参与本诉的作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369.html -
了解详情
,法院一般的做法是要求被告人在开庭笔录上签名盖指印,而公诉人则可以不签名。在开庭前人民法院会将开庭的时间提前通知公诉人,而被告人一般不能事前知道具体的开庭 的特征之一,同时也是宽严相济形势政策所包含的内容。八是加强政法各家的联系,严格按照刑事诉讼法规定的程序各司其职,坚决杜绝部门利益驱动,该随案移交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5396.html -
了解详情
简化灵活的规定,与民事诉讼法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尽管如此,简易程序对小额诉讼而言仍是过于繁琐。首先,诉讼期限3个月对于小额诉讼时间过长。其次,现行 不符合费用相当性原理,尤其不利于微小权利的实现。审判实践中,对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不服提起上诉的大多是并不复杂的案件,有的甚至根本没有任何理由,只是恶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876.html -
了解详情
简化灵活的规定,与民事诉讼法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尽管如此,简易程序对小额诉讼而言仍是过于繁琐。首先,诉讼期限3个月对于小额诉讼时间过长。其次,现行 不符合费用相当性原理,尤其不利于微小权利的实现。审判实践中,对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不服提起上诉的大多是并不复杂的案件,有的甚至根本没有任何理由,只是恶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859.html -
了解详情
再审程序奉行职权主义模式,致使当事人沦为再审程序的附庸。就再审程序而言,目前大部分学者重点批驳的是现行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审判监督程序的名称,因为这一名称强调的是 的案件不得再审,但当事人能证明自己有正当理由确实不能在法定上诉期间内上诉的除外; (2)已经再审的案件,又基于同一理由申请再审,但无新的证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5279.html -
了解详情
依据的一项诉讼制度。我国的民事诉讼法辩论原则的内容包括:当事人享有在诉讼中进行辩论的权利;当事人可以对争议的实体问题和程序问题,以及适用法律问题进行辩论; 的具体内容表现在:(1)使双方当事人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提出自己关于权利和事实的全部主张,并能针对对方的事实主张进行攻击和防御;(2)当事人双方主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498.html -
了解详情
我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无法达到这些条件的。至于说对标的额大的案件靠增加一个审级来保证错案的纠正,其问题也是比较多的。首先,二审终审、一审终审 。检察机关“应当按照《民事诉讼法》总则的规定,对民事审判活动实施全面的监督。这种全面的监督,不仅仅包括审判监督程序的抗诉,也不仅仅包括上诉程序的抗诉,还应当包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40.html -
了解详情
限制。除当事人申请再审应在法定期限内提出外,法院及检察机关行使职权发动再程序不受时间限制。从1991年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内容来看,可以说是比1982年的 的尊重转化为对诉讼主体的尊重,这些已经在诉讼的规范中有所体现。既然民事诉讼法尊重当事人对于一审程序和二审程序的选择权,那么也就应当尊重当事人对再审程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65.html -
了解详情
表现的更为突出。比如,1991年修改后的民诉法仅有270个条文,1992年颁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就达320个条文。此后, 矛盾就凸现出来,当那些不满二审判决的当事人寻求正常上诉的渠道被两审终审制堵塞的时候,大量复审案件便纷纷涌向再审程序这个特殊的复审程序,于是,再审程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816.html -
了解详情
不能再提起诉讼;选择诉讼的,二审终审。实行双轨制的优点:一是尊重当事人对劳动争议处理途径的选择权,符合国际惯例;二是缩短劳动争议处理的时间,降低成本,节约社会 更多地被利用。(1)完善代表人诉讼的程序规则,目前可通过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实现规则的统一,进而在《民事诉讼法》的修改中加以详细规定。(2)放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