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制度。我国刑法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宣告缓刑。近年来,贪污 笔者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客观行为来分析、判断比较妥当。 1、贪污、受贿案件的被告人是否能够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是判断其是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458.html -
了解详情
中被普遍应用,如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人民法院裁决认为:公安机关作为国家侦查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强制措施并进行羁押、看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其 的做法是:侦查机关取得了犯罪嫌疑人的有罪供述之后才让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律师即使会见过犯罪嫌疑人,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发生了变化,侦查机关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2436.html -
了解详情
实践中,绝对的沉默权只是一种难以实现的法治空想主义。 三、 公平与公正 从被告人没有辩护人,没有证人、甚至没有证明自己的权利的时代起,社会长期以来就注重在做出判决 方面的有关规定(第46条),我国早已走出了唯口供的年代。审讯犯罪嫌疑人获取其供述,更多的是为了核实和印证相关的证据材料。在其他制度不能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7402.html -
了解详情
来源于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举证负担来源于当事人的内心的取胜欲望,属于任意性规定,取决于被告人的自由意志,他可以行使主张权或者反驳权,也可以放弃。三是后果不同 犯罪嫌疑人对侦查人员的提问,应当如实回答。”要求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如实回答,实际上就是否定了被追诉者拒绝供述或者保持沉默的权利,这与不被强迫自证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91.html -
了解详情
被告人施加任何强制(包括精神的、物理的)来逼迫其供述自己的罪行,承认自己的罪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也依法可以对有关官员的提问保持沉默或拒绝回答,并且 举证责任原则,但也有一个罪名例外,那就是“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将这种职务犯罪排除在“谁主张,谁举证”原则之外,就足以说明法律要求国家工作人员具有更高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743.html -
了解详情
来源于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举证负担来源于当事人的内心的取胜欲望,属于任意性规定,取决于被告人的自由意志,他可以行使主张权或者反驳权,也可以放弃。三是后果不同 犯罪嫌疑人对侦查人员的提问,应当如实回答。”要求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如实回答,实际上就是否定了被追诉者拒绝供述或者保持沉默的权利,这与不被强迫自证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847.html -
了解详情
实行无罪推定,由独立无私、公正的法庭进行公开审判?不公开为例外?,审判时被告人一律有权享受下列最低保障:详细告知被控罪名和案由,给予充分的时间和便利 规则,也无助于促进取证行为的合法化、文明化,且助长了诉讼活动中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的过分依赖心理,而这种过份的依赖正是刑讯逼供屡禁不止愈演愈烈的原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861.html -
了解详情
司法方面。我国有一条非常重要的刑事政策就是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即嫌疑人或被告人主动悔罪并如实供述个人所犯罪行的,可以处以较轻的刑罚,否则将处以较重处罚, 在刑事诉讼立法中,程序问题的设定从追究犯罪的角度讲,属于一种预测性设定,主要价值取向是能够对被告人拒不供述罪行的诉讼对象按照法定程序形成一定的证据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682.html -
了解详情
真实性的一切事实。具体有七种: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被告人陈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鉴定结论;勘验检查笔录;视听资料。的确,证据是 了一个承上启下的证据体系,而后这些间接证据之间互相形成一致具有排他性,这样,即使在被告人本人没有口供的情况下,也可以以此证据体系来认定案件事实。形成完整的证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28.html -
了解详情
其行为的性质是罪轻甚至无罪。2004年3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关于被告人对行为性质的辩解是否影响自首成立问题的批复》根据刑法第六十七条第一款 ,由于上诉人对自己的主要犯罪事实没有如实供述,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被告人对行为性质的辩解是否影响自首成立问题的批复》中指出,犯罪嫌疑人对行为性质的辩解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7397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