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位纳粹法学家厄恩斯特·福斯特霍福(Ernst Forsthoff)明确指出,“现在的国家无论如何都无法再从仅具个性而缺乏权威性的法律实证主义思想中得到一点支持 (3)法律决定可以通过逻辑方法从既有的规则中获得,无须求助于社会目标、政策或道德;(4)道德判断无法依据理性的论证、展示或证明得以证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35.html -
了解详情
挫折感、无依感使他们本能地更将命运归结于神秘的力量,渴望得到超人间力量的帮助和慰藉。人产曾经因对生老病死的无能为力而依懒宗教,现在又加上 是对付民族分离分子、分裂分子及国外敌对势力最有力的武器。实践证明,经济落后可以导致一连串落后,经济发展可以带来一连串的发展,民族地区的各项工作任务都应当放到发展经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71580.html -
了解详情
转型。 关于政治领域的从专制主义到宪政民主政治的转型不是本文的主题,在此不说,现在我们来看精神信仰领域的这个转型。笔者认为,这个转型的关键是,神权政治中的个人 。但是,问题在于,个体的心灵究竟在这样一个可以自由选择的信仰世界中,能够承受得起吗?个体心灵能承担如此之自由吗?由于每个人都是脆弱的、有限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4688.html -
了解详情
赦免比率上升{3},在过渡时期给予少量资金资助能否推迟或阻止从监狱释放的囚犯再次犯罪{4},等等。这类实验在我国的法律研究领域还比较少见,国外则更多 法律的信任不应只是源于异想天开的争论和政治运动的诱人力量,用实验方法证明法律的效力可以为这种信任提供更坚实的基础。在实验观察表明法律的某个方面无效或者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6210.html -
了解详情
只有矫正而没有惩罚的观念。[7]边沁指出,在下列情况下惩罚无必要:用较小的代价便可以有效地防止犯罪行径的目的,例如教育,就像依靠恐惧一样有效;依靠 关系中的任何后者都不能为了自己价值的最大化而不顾前者对自己的限制;互动体现在,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是报应之后目的性的进一步要求,正是通过对报应刑的不断修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9355.html -
了解详情
的只有矫正而没有惩罚的观念。⑺边沁指出,在下列情况下惩罚无必要:用较小的代价便可以有效地防止犯罪行径的目的,例如教育,就像依靠恐惧一样有效;依靠 阶关系中的任何后者都不能为了自己价值的最大化而不顾前者对自己的限制;互动体现在,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是报应之后目的性的进一步要求,正是通过对报应刑的不断修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9150.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对象为弱势群体者、重大灾害期间犯罪等情节,分别给予程度不同的量刑增加,如可以增加基准刑的10%以下、20%以下、10%-40%等等。这种减轻 。[46]随着《1984年量刑改革法》的通过,这种自由裁量的历史才突然中断。虽然现在联邦量刑指南只是建议性的,但仍然要求量刑法庭在判处刑罚时考虑指南,而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1179.html -
了解详情
清理已决及未决案犯的训令》中曾明令指示:有确实反证,证明原判根本错误者,应予平反,宣布无罪开释;但如发现新罪行或因原审判确系失误很大者,可 作为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若有违法失职行为之时,公民当然可以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这也正是现在很多人所主张的、宪法规定的公民申诉权应当不受限制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751.html -
了解详情
所颁布的司法解释中的很多内容,并无被解释的文本,也无解释的具体事实基础,从而使其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或者可以说是空穴来风,它们在实质上不过是一个 的立法完善积累了经验。[44] 另外,关于举证责任的分配规则、法院之阐明问题、证明标准、回避制度、司法救助制度等,司法解释中的相关规定对于《民事诉讼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9913.html -
了解详情
电子证据究竟有无必要作为一种单独的证据种类而存在,若没有这个必要,那么电子证据到底应归于现有证据种类中的哪一类。目前此问题的回答可以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看待。还有同志错误地认为,公安机关在讯问犯罪嫌疑人,询问被害人、证人时的录音、录像也是视听资料,因为它们均能证明案件事实且是录音带、录像带、光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958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