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伤害罪、诈骗罪、盗窃罪的规定;第二种情况是完全列举式,即周详地、封闭式列举该犯罪的行为对象、行为方式,如1997年刑法典对信用卡诈骗罪的规定就完全 -17 另一方面,类型思维也使我们应该认识到被禁止的类推解释与被允许的扩张解释并不存在本质上的区别,二者的差异仅仅在于程度上:解释结论是否超出了国民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1543.html -
了解详情
犯,最终以故意伤害罪论处;冒充国家工作人骗取数额特别巨大财物的,构成招摇撞骗罪与诈骗罪之间的想象竞合犯,最终以诈骗罪定罪处罚,等等。 处理危险犯之间的界限与 都不存在,故不构成盗伐林木罪,只可能构成普通盗窃罪。 第四,通说认为,危险犯与相关人身犯罪、财产犯罪的区别在于是否危害公共安全,危害公共安全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2116.html -
了解详情
既遂,因为本法以保护合法权益为目的,既遂与未遂的区分到底是社会危害性的区别。就盗窃罪而言,其危害程度的大小不在于行为人是否控制了财物,而在于被害人是否 来的,他冒名顶替,虚构事实,采用欺骗方法占有财物则可定为票据诈骗罪。 14、根据本法第210条第1款规定,盗窃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可以用于骗取出口退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481.html -
了解详情
否则会抹杀单位犯罪与自然人犯罪的区别,刑法第30条、第31条的规定也就失去了意义。(2)单位盗窃涉案数额往往很大,以个人盗窃罪的标准追究责任人员的刑事 ,后者如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高利转贷罪、金融诈骗罪、合同诈骗罪、(部分)非法经营罪等。 对于上述区别对待的做法,有学者提出了批评,认为:其一,在刑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174.html -
了解详情
故意伤害罪、诈骗罪、盗窃罪的规定;第二种情况是完全列举式,即周详地、封闭式列举该犯罪的行为对象、行为方式,如1997年刑法典对信用卡诈骗罪的规定就完全 [68] 另一方面,类型思维也使我们应该认识到被禁止的类推解释与被允许的扩张解释并不存在本质上的区别,二者的差异仅仅在于程度上:解释结论是否超出了国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463.html -
了解详情
普遍认为,当一行为同时触犯刑法关于诈骗罪与招摇撞骗罪的规定时,属于法条的交叉竞合。但是,诈骗罪的构成要件与招摇撞骗罪的构成要件从客体、客观方面到主观方面 。又如,理论界一致认为,盗伐林木行为同时触犯了盗窃罪与盗伐林木罪,属于法条的包容竞合。然而,盗窃罪与盗伐林木罪除了犯罪客体存在相同之处外,犯罪主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962.html -
了解详情
盗伐林木罪能否转化为抢劫罪, 也取决于如何理解盗窃罪与盗伐林木罪的关系。 一种观点认为,从严格的罪刑法定主义的立场而言,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九条 ,应适用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定罪量刑。 参考文献: [1]张明楷.诈骗罪与金融诈骗罪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335. [2]真少萍,吴孔宝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833.html -
了解详情
内容。它不具有区分盗窃罪与一时盗用的非法行为,以及盗窃等取得罪与故意毁坏财物罪的机能,也不是侵犯财产的犯罪故意之外的主观要件。 关键词: 犯(上卷)》,立花书房1992年日文版,第77页以下。 [14] 参见刘明祥:《论诈骗罪的主客观特征》,《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86年第2期。 [15] 参见何秉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629.html -
了解详情
但是,二者有着明显的区别:1、犯罪主体不同。侵占罪的主体则是特殊主体,即持有他人财物的已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盗窃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 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他人数额较大财物的一类行为,含诈骗罪、合同诈骗罪、金融诈骗罪等。侵占罪与诈骗类罪除在犯罪主体、告诉形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外,在客观方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6669.html -
了解详情
但是,二者有着明显的区别:1、犯罪主体不同。侵占罪的主体则是特殊主体,即持有他人财物的已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盗窃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 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他人数额较大财物的一类行为,含诈骗罪、合同诈骗罪、金融诈骗罪等。侵占罪与诈骗类罪除在犯罪主体、告诉形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外,在客观方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445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