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和《国家赔偿法》(1994年)分别将行政强制措施明确纳入可申请行政复议和可请求国家赔偿的行为范围之中。《行政诉讼法》颁布12年以来,各单行法律、法规对 第一种结果,要么产生第二种结果。产生第一种结果的行政强制措施因其不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而达不到法院受理的成熟性,因而不具有可诉性。产生第二种结果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364.html -
了解详情
讼的救济手段,具有廉价、便捷、相对公正的优点。人大监督专员制度之所以能够作为一种有别于诉讼、仲裁与复议的救济手段而独立存在,正在于它可以弥补后者的不足, 诉讼与仲裁之处在于更为廉价便捷,使公民易于接近,其优于行政复议之处则在于它是一种来自于加害者外部的力量,其公正性更加值得信赖。同时,按照我国的法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436.html -
了解详情
的核准程序应当公开;证券监管机构应当自受理证券发行申请文件之日起三个月内作出决定;不予核准或者审批的,应当作出说明。核准权是证券监督管理机构 的地方人民政府、地方人民政府工作部门或者国务院部门申请复议。”而中国证监会的行政复议却是由其自身来实施的。[57]将中国证监会视为法律、法规授权组织似乎相当牵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125.html -
了解详情
(亦即变法模式)为切入点,评析将对中国立法制度予以基础性变革的《立法法》。[2]例如,1999年4月29日《行政复议法》颁布之后,有人认为该法关于行政复议 地位的案件,是河南省平顶山市湛河区法院于1995年7月16日受理的刘国聚、王云、张芳、马超诉河南省平顶山煤矿技术学校责令退学、注销学籍案。而他们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33.html -
了解详情
追究 第一节权利救济 第五十二条(申诉控告)律师对妨害、侵害其依法行使执业权利的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权依法向有关机关提出申诉、控告,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向 第二节责任追究 第五十五条探索建立办案机关规范执法档案制度。对于应当告知而未告知、应当许可而不予许可、应当进行证据调取而不调取、应当回复而不回复或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58885.html -
了解详情
保险待遇,即通过行政救济途径解决,不属于劳动争议。 (4)劳动者请求用人单位增加社会保险险种、补足缴费基数、变更参保地的,不予受理。 (5) 裁决均不服,劳动者向基层人民法院起诉,用人单位向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的,中级人民法院应当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应裁定终结诉讼。基层人民法院审理劳动者不服终局裁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1304.html -
了解详情
当事人行使诉权设置障碍。三是为了便于当事人寻求救济,加强上级法院对立案工作的监督,明确当事人对不予立案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这些措施都体现了对于当事人 的权利义务有所增减。共同被告的模式是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的设计,有利于督促行政机关更加充分地发挥行政复议的监督纠错功能。为了便于执行和操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37831.html -
了解详情
执行。第二十三条职工或者其近亲属、用人单位对不予受理决定不服或者对工伤认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第二十四条工伤认定结束后,社会保险 预防的宣传、培训等费用纳入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在制度建设上更加重视工伤预防,提倡事先预防而不仅仅是事后救济,更有积极意义。此外,《条例》将原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9002.html -
了解详情
诉的诉求明确具体,限于《民事诉讼法》108条和《行政诉讼法》41条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的权益救济请求,这些请求在诉状中明确列明,在诉讼过程中 访的诉求则依照机关职权划分,国家机关根据政策作出答复,信访人不服则向上一级国家机关申请复议。 诉和访存在上述区别,但又存在联系。联系体现在:信访诉求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3390.html -
了解详情
没有其他的救济渠道。而从刑事证据保全制度的性质以及各国的立法规定来看,犯罪嫌疑人及其辩护律师的证据保全申请如果被追诉机关驳回,被追诉方可以通过提起复议 权利,当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立法大多规定了申请人的救济权及途径。例如,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判决指出,如果专门机关毁灭证据或者不予保全证据存在恶意(bad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510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