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更是难辞其咎。作为司法实务界,在法律规定尚不完备的情况下,应当调整行政诉讼实践的思路,转变观念,跳出现有范式窠臼,充分发掘现行法律条文及司法解释的 排除出诉讼主体殊不明智。 至于滥诉的问题,笔者认为完全不必担忧。因为公益行政诉讼的原告打官司不为牟取私利,纯粹是为了社会公益,并且因为被告往往是强大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673.html -
了解详情
行政的现象随处可见。一方面是数量很多的行政侵权行为,另一方面却是数量很少的行政诉讼案件,这种现状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一点是不可否认的,那就是现行行政诉讼 技术知识,难度较大;相关的法律不完善,适用合议制方式可发挥集体优势;行政诉讼开展之初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种种干扰和阻力,采用合议制可增加抗干扰能力。随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583.html -
了解详情
为了有效保护行政机关管理活动的效率,也是为了及时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如果对行政诉讼时效不作具体规定或者没有诉讼时效的限制,其具体行政行为一直或较长时间 时效的保护。 美国属于英美法系,判例是其重要的表现形式。在美国对行政诉讼时效期间实行成熟原则和穷尽行政救济原则。成熟原则是行政程序必然发展到适宜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523.html -
了解详情
,随着修改行政诉讼法的进展,对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的呼声越来越高。本人也主张行政诉讼可以附带民事诉讼,主要理由:有利于全面查清案情,彻底解决纠纷;有利于提高司法 行政机关已经许可的某种行为时,第三方认为侵犯了自己的民事权益,第三方提起行政诉讼过程中要求法院附带解决民事争议。如规划管理部门许可甲在某处建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509.html -
了解详情
维持行政行为。对于是维持还是驳回,有学者认为应当考虑两种因素:一是一个国家行政诉讼撤销判决适用标准的宽严。如果非常严格限制撤销判决的适用,对一些轻微违法、 对象是已成立并生效的行政行为,两者应严格加以区分。 五、 结论及建议 行政诉讼中不必严格遵循诉与判一一对应的原则,但这种不对应不意味着法院判决可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504.html -
了解详情
利害关系人的困惑 传统理论及实践认为,只有具体行政行为的相对人才有权提起行政诉讼,享有原告资格。其他利害关系人只能作为第三人,或根本无权参与到诉讼 利益标准出发,只有民事争议的当事人双方或其权利承受人才能作为利害关系人提起行政诉讼,其他人的权益只能寻求其他的途径予以保护。 四、利害关系人参与诉讼的其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490.html -
了解详情
撰文,就如何正确理解与适用《规定》略抒己见。 《规定》的起草背景 行政诉讼制度是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一种科学制度设计,在实现依法治国、建设 。 党中央、国务院对于加强和改进行政审判工作极为重视,并对积极稳妥地推进行政诉讼改革,健全行政争议解决机制提出了明确要求。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预防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4837.html -
了解详情
裁判做出之后再无执行的必要,这种裁判对原告而言无异于一纸空文。如果不设立行政诉讼暂时法律保护制度,具体行政行为所造成的难以弥补的损害可能会使行政相对人 都没有行政强制执行权,具体行政行为主要依靠申请法院来执行。若法院一边在行政诉讼案件中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着实质性审查,一边却又在具体行政行为执行案件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4770.html -
了解详情
都属于行政复议范围。 3.行政机关行政行为侵犯公共利益的现象缺乏司法监督。行政诉讼立法没有把抽象行政行为和公益诉讼纳入法院司法审查的范围,当违法的行政 列举,而且应当以概括性条款作为兜底条款,保证没有被列举的行政行为同样进入行政诉讼范围;对于法院不宜受理的特殊行政行为,应当采用列举排除的方式加以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4469.html -
了解详情
责任,因而对当事人的举证方向和程度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 二、对确立我国行政诉讼证明标准产生影响的因素 从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看,并没有明确规定证明标准 明显优势证明标准又称清晰和令人信服的证明标准或清楚而有说服力的证明标准。行政诉讼中的优势证明标准,是指审判法庭按照证明效力具有明显优势的一方当事人提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445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