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告人和被害人在内的刑事诉讼主体均具有转移管辖启动权,其理由如次: 其一,被告人的管辖异议权与回避申请权,是实现程序正义必备的制度装置,但我国刑事诉讼法 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1页。 [34]参见梅胜、向红:《刑事诉讼审判公开的缺陷与完善》,《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 [35][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475.html -
了解详情
,一元制裁体制与二元的制裁体制涉及刑事制裁的方式与选择问题。有学者通过对一些国家法律制度的比较,认为犯罪定量因素出现在刑法典中并不是我国的首创,各国法律制度 年第1期。 [14] 参见王政勋:《定量因素在犯罪成立条件中的地位兼论犯罪构成理论的完善》,载《政法论坛》2007年第4期。 [15] 张明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687.html -
了解详情
,暗箱决定,当事人并不知晓是谁在审理他的案件,也就无法申请回避,这就使世界公认的回避制度形同虚设,毫无意义。设置回避制度的本义,是为了排除与当事人有牵连或与 年版 4朱建新著:《浅论审判委员会工作机制的改革与完善》,载《人民司法》2001年第二期 5苏力著:《基层法院审判委员会制度的考察与思考》,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6312.html -
了解详情
产生的负效应也再所难免:第一,三机关相互配合制约的模式可能扭曲现行刑事诉讼的合理结构。现代社会刑事诉讼的合理结构应为诉审分离,诉辩对抗,审为 采取检察官自由裁量权法律制度的国家都建立了如上级检察院监督纠正、法院司法审查、被害人起诉乃至建立特定组织审查等制约机制,我国也可以采取类似《刑事诉讼法》上关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062.html -
了解详情
人回避,但要求数次被驳回。2001年,二被告人上诉至陕西省高院,高院认为“我国刑事诉讼法律所规定的回避是指个人回避,并没有规定审判组织或审判机关回避” 预测性及不稳定性,要保障司法公正的实现还必须在很大程度上借助法律制度的完善与制约。 5、人民检察院与人民法院之间的相互制约人民检察院作为法律监督者,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845.html -
了解详情
次数值得商榷。通过对羁押和保释制度的完善,能够对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进行保护,为司法机关的工作提供便利。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在一定条件后,犯罪 义务进行明确,提升成员国之间交流与合作的深度。与此同时,基于我国与国外警务、司法合作的发展现状,从联合侦查、刑事诉讼转移管辖等不同角度,通过合约等手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59637.html -
了解详情
(试行)》出台后才逐渐得到完善并适用。建议更换办案人制度的法理依据来源于我国刑事诉讼的回避制度,回避制度有助于刑事案件得到客观公正的处理,有助于当事人在 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08210页。 [14]童建明主编:《中国检察体制改革论纲》,中国检察出版社2008年版,第9页。 [15]张贵才:改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2041.html -
了解详情
原因或者说事实依据。那么,司法效率有没有其法律规范上的依据呢?已有的司法效率研究文献几乎一概有意无意地回避了司法效率的规范依据问题。窃以为,司法效率的规范 支持。同样地,刘丁炳先生在总结欧盟国家司法效率制度设计经验基础上提出的完善我国刑事诉讼制度以提高司法效率之举措亦具有相当的可执行性。他提出的四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3952.html -
了解详情
条关于侦查人员回避的规定,更是成为侦查人员不出庭作证的法定理由。[15] 3.职权主义色彩浓厚的流水作业式的诉讼结构。为了实现诉讼目的,我国的刑事诉讼结构系 的大环境下,通过构建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制度予以完善,以期对刑事诉讼制度的发展有所裨益。 【作者简介】 耿焰,单位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注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096.html -
了解详情
的发展乃至中国法治化进程都将产生非比寻常的影响。笔者认为,宏观上,《规定》出台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刑事证据制度的完善和人权保障的发展这两个方面的进步上 的指导原则。 (二)实体性规则的完善 1.证明标准的细化。以客观真实为导向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长期以来都作为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证明标准存在。但何为证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39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