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纯粹的价值判断,而是心理要素与规范要素结合而成的复合概念[1](p230),其构成要素有:责任能力、故意与过失、违法性认识、期待可能性。 19世纪后半叶至十月革命前 的情况下实施的。与之相反的、也系比较复杂的情况是,无认识过失行为发生在某种意志或冲动的主动能动的过程中。例如,在交通肇事的场合,司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3996.html -
了解详情
复数性,即侵权人是二人以上;2、过错的共同性,即侵权人对损害结果的发生存在共同的故意或者过失;3、结果的同一性,即侵权行为都有具有侵害他人人身、 。 本案中,经交警部门调查,受害人刘某因交通事故当场死亡。在事故发生时段相继有三辆车经过该路段,但无法确定具体肇事车辆。根据事发路段监控,原告于事发当天4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38472.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人的意识状态确定,而是根据驾驶者血液中的酒精含量来确定,是一个纯客观标准。我国《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中规定,驾驶人员每100 ,且饮酒不少。被告人王某交通肇事是过失犯罪,但是事故发生后在交警对其抽血检验酒精含量时,不是主动配合,而是选择逃跑,故意逃避酒精检测,对于酒精检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28784.html -
了解详情
程度不应该是区分民事违法与刑事犯罪界限的主要标准。这涉及到被害人的过错在犯罪成立与否中的地位评价问题。冯教授认为,在交通肇事的场合,如果被害人毫无过错或者 补充性特征则非常明显。刑法只处罚出于故意的对财产的侵害,出于过失的财产侵害则通常不成为处罚的对象,而即便是出于故意的财产侵害也并非全部都加以处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9022.html -
了解详情
程度不应该是区分民事违法与刑事犯罪界限的主要标准。这涉及到被害人的过错在犯罪成立与否中的地位评价问题。冯教授认为,在交通肇事的场合,如果被害人毫无过错或者 补充性特征则非常明显。刑法只处罚出于故意的对财产的侵害,出于过失的财产侵害则通常不成为处罚的对象,而即便是出于故意的财产侵害也并非全部都加以处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3460.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人的过错心态,如果作为刑事犯罪的构成,要区分故意、过失。主观心态的不同影响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的构成,对应的刑罚轻重差别极大。而行政处罚中,对于行为人的 政法规定。但是,当进人刑事诉讼程序时,我们就不能简单地将该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作为认定犯罪嫌疑人构成交通肇事犯罪的依据。其理由在于,两种不同的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811.html -
了解详情
心证之范围,故只要不违背经验法则或伦理法则,即可推定过失之存在。[10]例如在一起涉及交通肇事的刑事案件中,被告人开车将被害人撞死,但是案件中有两份 》,三民书局1998年版,第46-47页。 [22]根据通常的理解,有责性要件主要包括责任能力、故意与过失、期待可能性三点,而黄东熊教授则将期待可能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2541.html -
了解详情
为一种刑事立法。以2000年11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颁发的《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为例,其内容就有多处 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交通肇事罪是过失犯罪,《解释》中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961.html -
了解详情
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但本案关键是还存在承担主要责任的交通肇事的另一方,即驾驶苏B31065重型厢式货车的夏勇。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 无共同故意、共同过失、但其侵害行为直接结合发生同一损害后果的,构成共同侵权,应当依照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条规定承担连带责任的规定,本案被告与夏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5464.html -
了解详情
为一种刑事立法。以2000年11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颁发的《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为例,其内容就有多处 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交通肇事罪是过失犯罪,《解释》中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875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