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当事人提出请求,不可能由一方当事人向另一方当事人实行强制(符合法定条件下的自助行为是例外),请求权的强制实现只能借助国家机关实现。但是根据上述一些学者的 款的一类重要例外,是德国联邦最高普通法院对所谓婚姻的空间实体范围的案件的判决:丈夫将自己的情人带到家里居住,妻子对该情人提起不作为之诉,德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4148.html -
了解详情
质疑的回答,当前法学界有两种典型的分析框架:一种是从道德与法律关系的角度,讨论商业伦理道德的法律实现途径,这种分析框架可以概括为引道入法 的感情结合突显,表现在法律中就是感情破裂成为解除婚姻关系的惟一理由。对于公司来说,公司的首要特征就是经济性的存在,在Dodge v.Ford Motor Co.一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356.html -
了解详情
的影响力较小。其配合现代之社会性与伦理性问题的意愿也会高于欧陆;部分国家不仅有社会立法,特别是在婚姻、少年扶助法、刑法与刑事执行法等方面也显示清楚的 ]需注意的是限制不当免责虽是为实现对消费者倾斜性保护而为经营者设立的法定义务,但在具体消费关系中,若某一消费者自愿免除经营者该义务,法律一般不加干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890.html -
了解详情
的价值观念,个人主义思想盛行、旧的伦理道德体系日益瓦解,家庭功能日益局限在感情和性方面。这一系列变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离婚立法,为西方国家离婚法改革提供 》,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制定的婚姻家庭方面的行政性规范文件,最高人民法院有关司法解释。首先,《意见》与《婚姻法》所规定的结婚法定条件存在矛盾。《婚姻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221.html -
了解详情
,加之特权与法权并存,道德的、制度的约束又出现漏洞,这种贪婪就极易变为现实。(注:参见刘伟等:《冲突与和谐的集合-经济与伦理》,北京教育出版社1999年 我国《民法通则》这一规定(指《民法通则》第四十三条,企业法人对它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员的经营活动,承担民事责任。笔者注。)已造成一定的消极后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54.html -
了解详情
。在旧中国,大多是“夫权婚姻”,妇女的权利得不到保障,直到解放后,妇女权利才得以保障。1980年首次确立了我国准予离婚的法定条件,实行了感情破裂原则。 恰恰忽视了恩格斯反对轻率离婚的立场。)从婚姻的目的和性质来看,婚姻是男女两性结合为夫妻的社会形式,是一种具有强烈人身伦理性质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以男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874.html -
了解详情
不可否认的事实,然而在目前这样一个历史大变革级动荡的时代。法与伦理道德史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法律的正当性与合理性,在目前仍在依据现代的伦理道德 世界各国之立法,尽管存在差异,但一般都将享有特留份权利人限制在与被继承人较亲近的法定继承人的范围之内,并在立法上作出明确规定。我国继承法没有特留份制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272.html -
了解详情
自发地予以实现的能力时,才被称为人格”。萨维尼也指出:“所有的权利,皆因伦理性的内在与个人的自由而存在。因此,人格、法主体这种根源性概念必须与人的 》中第一次在立法上使用。《奥地利民法典》第18条规定:“任何人都具有在法定条件下取得权利之能力”。 这里的能够取得的“权利”意指实定法(私法)上的权利。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829.html -
了解详情
大统之良规,兼采近世最新之学说”,(26)特别是引入了西方法律中的重要原则—罪行法定原则,即“法律无正条者,不问何种行为,不为罪”,(27)这在中国 的法律制度。此外还改变了中华法“礼行合一”的原则,使得法律与道德在中国史上第一次得以形式上的分离。传统中国法将伦理道德与法律融为一体,以礼入法、以礼逾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05.html -
了解详情
的规则也是如此;[23]另一方面,某些权利性规则如继承权规则、自愿赠与规则、婚姻自由规则,等等,同样具有授权性质因而不能理解为具有强制性,“规定合同订立、 不说谎”时,在社会上可能并不存在这样的规则。此人所表述的“积极观点”也许仅仅是一种伦理道德的意见表示。素食论者的例子可以更为清楚地说明这一点。素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7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