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而单单与取得被害人财物的行为具有因果关系,所以后行为人不应对抢劫杀人或者抢劫罪承担责任,而只应对盗窃罪(以肯定死者的占有为前提)承担责任。 在德国 肯定说符合逻辑的结论。但事实上,上述学者是反对这种结论的。最后,之所以抢劫罪的刑罚评价远远高于盗窃罪,就是因为还侵害了被害人的人身法益,在被害人已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130.html -
了解详情
暴力的依据,第二种观点并未明确抢夺罪中暴力的指向,只是强调抢夺罪与抢劫罪的程度有所不同。由此可见,关于抢夺罪中行为人物理作用力属性的争议评分在于:我们究竟 其财物。简而言之,抢夺罪是通过使财物所有人来不及反抗的方式获取财物。而抢劫罪是指行为人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劫去财物。因此,一般说来,抢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49759.html -
了解详情
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因此,将聚众打砸抢中的毁坏或者抢走公私财物的行为拟制为抢劫罪,并处罚首要分子,效果便是严惩聚众实施某些寻衅滋事行为的首要分子。言外之意 毁弃罪。其中,取得罪根据行为方式又可以分为违反被害人意志的夺取罪(如抢劫罪、盗窃罪和抢夺罪等),与基于被害人瑕疵意思的交付罪(如诈骗罪、敲诈勒索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56253.html -
了解详情
与盗窃、诈骗、抢夺罪发生牵连的,符合牵连犯的特征而可以转化为抢劫罪,如例7中的情况即是如此;其次,以特定财物为犯罪对象犯 )[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1997.1043、1044。 [6]参见金泽刚,张正新.抢劫罪详论[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429、430。 {1}竹莹莹.论转化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79256.html -
了解详情
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首要分子和参加具体犯罪的行为人共同构成转化型抢劫罪。3.首要分子在集团成立时或者具体犯罪之前,没有明确提出不得实施暴力 年第4期。 ⑺需要说明的是,在对于1416周岁的未成年人是否可以构成转化型抢劫罪的问题上,最高人民法院与最高人民检察院观点不一。根据最高人民法院2006年1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9304.html -
了解详情
顺应公众的报应要求。 最后,对于抢劫故意杀人的以杀人罪定罪处罚,可以实现在抢劫罪条文中保留死刑,而实际上废止死刑的效果。我国死刑罪名据称有5060个, .刑法概说[M].东京:东京大学出版会,1977:211. [21]沈志民.抢劫罪既遂与未遂区分标准新探[J].当代法学,2005,(4). [22]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5809.html -
了解详情
值得进一步探讨的。 (一)1997年刑法典的立法思路:携带凶器抢夺转化为抢劫罪 双重罪过的立法体现,是1997年刑法中关于携带凶器抢夺的规定,行为人携带 实施排除他人反抗的行为,首当其冲的就是实施暴力行为。因此,在暴力往往作为抢劫罪的必然组成部分的情况下,使用凶器抢劫似乎是可以理解而不必加以从严评价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9598.html -
了解详情
器械进行抢夺的行为,携带这些器械实施抢夺行为的,应当认定为携带凶器抢夺,以抢劫罪定罪。二是行为人为了实施犯罪而携带其他器械进行抢夺的行为。实践中确实存在 仍是通过夺取,而非当场抢走财物或者迫使被害人立即交出财物的行为。这有别于抢劫罪,行为人所携带的凶器仅对被害人的人身安全产生威慑,迫使被害人慑于凶器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405.html -
了解详情
暴力的依据,第二种观点并未明确抢夺罪中暴力的指向,只是强调抢夺罪与抢劫罪的程度有所不同。由此可见,关于抢夺罪中行为人物理作用力属性的争议评分在于:我们究竟 其财物。简而言之,抢夺罪是通过使财物所有人来不及反抗的方式获取财物。而抢劫罪是指行为人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劫去财物。因此,一般说来,抢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292.html -
了解详情
为前提。在行为人尚未取得财物的情况下,为了取得财物而对被害人实施暴力或者暴力威胁的,应直接适用刑法第263条认定为抢劫罪,而不成立事后抢劫。 [18]Vgl.,Claus Roxin,Strafrecht Allgemeiner Teil,Band II,C.H.Beck 2003,S.90f,.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76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