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法》并未规定原告起诉状未载明有关证据事项的法律后果。同时,《民事诉讼法》未规定被告在答辩状中或答辩期间应当提出证据,这意味着被告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 尊重,强调程序本身的正义性,通过追求纯粹的程序价值,进而实现实体正义。由于民事诉讼的本质是当事人自愿提交、自主处分,法官居中裁判的过程,程序正义内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36.html -
了解详情
原则,是预防当事人提供伪证,防止审判人员暗箱操作的具体表现。是贯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问题的若干规定”的具体体现。公开举证是指除涉及国家机密、 当事人的诉讼请求,固定当事人无争议的事实及证据,确认是否对各自的诉状或答辩状将进行补正或修改。对尚须的证据再补充提供,防止对方采取突然袭击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06.html -
了解详情
变的。?(四)当事人主义诉讼机制有利于发现客观真实并允许法官协助当事人辩论?现代民事诉讼之所以采用当事人主义诉讼原则,并不是不重视或反对发现客观真实。实际上当事人 答辩,并告知不提出答辩的后果。因为,原告和被告之间通过交换起诉状和答辩状来确定争点,明确双方当事人所承认和否认的事实,对诉讼双方当事人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502.html -
了解详情
集中审理。(2)沟通诉讼信息,即法官应及时无误地将起诉状、上诉状、答辩状、申请书等诉讼文书送达给对方当事人,并且充分保障各诉讼法律关系主体的发言权 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81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发现第一审人民法院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235.html -
了解详情
向法院提交申请书,要求法院向被告发送传唤令状,亦可通过电子方式向法院提交答辩状及其他诉讼文书。芬兰司法部建立“司法部门联网”的电子邮箱系统––––SANTRA系统,每个法院在 出庭也可在电脑前看到诉讼记录,并通过电子邮件发言。信息技术在美国民事诉讼中的运用,最突出表现就在审前程序,律师、当事人、拟作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177.html -
了解详情
我国现行的调解制度存在一定的问题,但从统计的数字来看,1997年全国民事一审案件共结案3242202件,其中调解结案1651996件,占结案总数的50?9 上述程序有进一步简化的必要。例如按照民事诉讼法第113条第1款规定,被告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15日内提出答辩状,法院适用简单程序审理案件虽然一般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122.html -
了解详情
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立案通知书和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在十五日内提交答辩状。立案通知书上应载明原、被告双方申请回避等诉讼权利、义务。其中包括原告 取得的情况,人民法院也可以依职权主动采取证据保全措施。总之,笔者认为,我国民事诉讼法应该建立完备的审前程序系统工程,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律为经济服务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120.html -
了解详情
19世纪下半叶,诞生于20世纪初叶的清末修律,成长于20世纪30年代中华民国南京政府时期民事诉讼立法的基本完成。回顾总结这一段历程[①],不仅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了解中国民事诉讼 言词。书状有基本书状,如诉状、参加书状等,以及准备书状,如答辩状、抗辩状、再抗辩书状等。言词主要是在言词辩论中为之,应按法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091.html -
了解详情
的范围和对象。任何案件的发生都意味着当事人之间存在争议,原被告双方会通过起诉状和答辩状来表述此种争议,但这种表述常常是模糊的,无法相互对应,难以形成明确的 复杂,个人的民事权利争议日益呈现出团体化、分散化、边缘化的特征,传统的民事诉讼方式不能适应解决此类案件的需求,公益诉讼作为新型的诉讼形式应运而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814.html -
了解详情
向第三人送达传唤状和起诉状。但需注意的问题是,被告在送达本诉答辩状后10日内,对第三当事人提出诉状时,该诉状的送达不需要经过法院的许可 注意了当事人各方权利的平等保护,以求实现攻击防御方法的平衡和诉讼公正。美国民事诉讼实行的是对抗制(AdversarySystem),其最核心的要素之一就在于,赋予各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80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