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解决社会纠纷和冲突。这与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的罪刑法定原则是否存在冲突呢?从表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年第7期。 [8][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张雁深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82页。 [9][德]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376.html -
了解详情
,法医物证、法医毒物、微量、声像资料等鉴定事项,主要是在分析检测的基础上,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和结果,这类鉴定中,主观参与性较少,这类鉴定文书 修改《刑事诉讼法》、研究鉴定制度改革工作中,有些同志提出对实施了犯罪行为的精神病人进行强制医疗的立法问题,并建议在《刑事诉讼法》中做出规定,以解决刑事诉讼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706.html -
了解详情
刑事政策的基本措施,体现了刑法手段与刑法目的的和谐统一。 轻轻重重就是根据犯罪人和犯罪行为的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对轻罪依法尽量轻罚,对重罚尽量重罚,以轻为主 主刑辅、打防并举、轻轻重重、宽严相济的精神,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稳妥改革,对各项具体刑事政策进行系统有序、科学合理的调整、修改、补充、创新、完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191.html -
了解详情
(3) [7]陈丽平.关爱老人就是关爱自己[N].法制日报,2003(5) [8]郭金亮 丁桂枝.论我国当代老年人的精神需求[J].求索,2003(4) [9]赵秉志.犯罪主体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M]. 1989 [10]侯玉波.人格与社会心理因素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J].北京大学学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440.html -
了解详情
本身就是民事诉讼,根据此义,从程序上讲,应以刑诉法为主,辅之民诉法,而从实体处理上分析,应以民诉法为主,辅之刑诉法。所以《精神问题批复》 的局面。 按一般人包括法律专业人士的常识,杀人、伤害、强奸等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远远大于一般的侵权行为,犯罪行为对被害人所造成的精神痛苦肯定比一般侵权更为严重,如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576.html -
了解详情
(义务)之合一也便是天人合一{7}(P.17)。中国人这种天人合一的文化精神与中国几千年来自给自足的农业文化不无关系。绝大多数中国人一向在农业文化中生长因此很难实现 _任意羁押。错误羁押又分为两种:一是被羁押人并不是实施犯罪行为的人二是被羁押人的行为并不构成犯罪超期羁押是指超过有明确法定羁押期限的羁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340.html -
了解详情
在处理刑事案件的司法实践中,也出现了刑事被害人要求赔偿因犯罪行为造成的精神损害的新情况。如上海县人民法院审理的金某、朱某侮辱罪,被害人沈某诉名誉权受侵害案, 与私权的协调》,载《法学》2003年第8期。 [7]详细分析造成这个问题的具体原因,可以参见刘青锋:《何以刑事附带民事判决几乎不能执行?》,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987.html -
了解详情
是刑事司法程序应当有助于对这些伤害的弥补和恢复;三是反对政府对犯罪行为的社会回应方面的权力独占,认为政府对犯罪行为人简单的处罚并不比授权被害人直接介入刑事 的《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问题的规定》第一条第二款规定:对于被害人因犯罪行为遭受精神损失而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这显然不利于安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711.html -
了解详情
原则称为假设,这一假设需要证明,不是不证自明的真理。然而,在胡萨克看来,对于犯罪行为的辩护是苍白无力的。(注:胡萨克指出:正统刑法学家们有一种 在实施客观构成要件行为时,无意思决定自由或无完全自由,但其原有的精神状态,即在招致无责任能力的原因设定阶段,本来与正常人没有差异,因此,与因疾病而导致精神错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782.html -
了解详情
的概念和范围就显得尤为重要。对被害人这一专门法律术语作出明确地解释,明确规定被害人的范围,以便当事人因犯罪行为的损害而死亡,或者被害人是未成年人、无行为 和刑法第36条之规定,附带民事诉讼的请求赔偿范围权限于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物质损失,对于因被告人的犯罪行为造成的精神损失,被害人不得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74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