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实践的实证分析,探知管制刑在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1、执行机关对管制刑乃至监外执行工作重视不够。2、监管制度不落实。3、刑事司法系统各机关 公安机关,甚至某个工作组、专案组、驻队干部都可随意宣布对公民实行管制,而且没有期限限制,严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也损害了管制的作用。22“文化大革命”时期有关管制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286.html -
了解详情
不能逾越的上限。 大陆上的短期自由刑为拘役。依照1979年的刑法,“拘役的期限,为15日以上6个月以下。”在系统修订刑法的过程中, 有人提出拘役的下限 )逐步减少短期监禁的实施,必以其他方法加以代替,如缓刑、保护管束、罚金、监外执行以及其他不剥夺个人自由的措施等。(4)如果必须适用短期监禁时, 受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707.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性质以及上诉人、被害人的具体情况,同时适用禁止令,禁止刘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接触被害人。 (三)案例评析 对未成年人有针对性地开展判后帮教工作,是 监管责任,充分发挥家庭的教育和保护作用。社区矫正管理局也同意对被告人李某适用监外执行,同意接收其为社区矫正对象。综合上述法定、酌定情节,对被告人李某决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39272.html -
了解详情
一是审查批准收容劳动教养人员,二是批准提前解除劳动教养和延长、减少劳动教养期限。而这两项职权长期以来实际上分别由公安机关和司法行政部门以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的 从2003年起,我国开始对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裁定假释和决定暂予监外执行以及被剥夺政治权利的服刑犯人实行社区矫正,进一步推广和巩固了轻刑犯人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84229.html -
了解详情
驱逐出境等刑种,以及缓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赦免等刑罚非监禁化执行方式。[5]世界刑法实践证明,执行刑罚以监禁方式为主,不仅太过严厉,而且导致 条第2款缓刑命令:即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4551.html -
了解详情
再犯,这未免有所失衡,且即使该未成年人被从轻处罚,在缓刑、假释或暂予监外执行期间又犯前述毒品犯罪的,除依法数罪并罚外,还应适用刑法第 第5条:人民法院可以根据犯罪情况,禁止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管制期间、缓刑考验期限内进入以下一类或者几类人员:(一)未经对方同意,禁止接触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2194.html -
了解详情
再犯,这未免有所失衡,且即使该未成年人被从轻处罚,在缓刑、假释或暂予监外执行期间又犯前述毒品犯罪的,除依法数罪并罚外,还应适用刑法第 第5条:人民法院可以根据犯罪情况,禁止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管制期间、缓刑考验期限内进入以下一类或者几类人员:(一)未经对方同意,禁止接触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1940.html -
了解详情
年执行)、无期徒刑、有期徒刑、拘役和管制。既包括监内服刑,也包括因假释或者保外就医监外执行刑罚的情况。为了更好地理解以自首论的主体,有必要对其范围进行深入 或假释,并依照刑法第70条的规定,予以数罪并罚。因此,缓刑、假释考验期限的犯罪分子属于正在服刑的罪犯,其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其他罪行的,应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871.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人依法丧失之资格或权利;韩国1975年修正刑法第82条规定的复权的时间期限是:经过停止资格期间的1/2;2)定期制,即复权要求犯罪人实际丧失权利、 或权利;二是宣布恢复,1979年公安部《关于管制、拘役、缓刑、假释、监外执行、监视居住的具体执行办法的通知》规定:对于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管制期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023.html -
了解详情
由原作出缓刑判决的人民法院的同级公安机关行使。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公安部门有关缓刑的监 督管理规定,应当依法撤销 (社区矫正)两类,根据法律规 定监狱内的执行由司法部监狱管理局统一管理,缓刑、监外执行等刑罚由公安机关执行,而实际操作中则是公安机关将缓刑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69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