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检察院,也不是普通民众。虽然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存有一定差异,但这一新增条款一定层面上可以反映出立法机关对公益诉讼主体的态度取向。 (二)建立行政不作为 范围,建立行政不作为公诉制度,合理分配司法审查中举证责任,完善行政不作为诉讼判决方式,设立行政不作为的国家赔偿责任等等诸多问题都亟待立法者予以解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0077.html -
了解详情
,故免证事实乃为证据裁判主义之例外。又因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两造负举证之责,故免证事实同时构成举证责任之例外。由于免证事实攸关当事人举证责任之界 诉讼理论缺乏基本认识。在我们看来,以现行民事诉讼运作模式为断,自认之事实并不能称为民事诉讼中的免证事实。衡诸相关诉讼理论,自然规律及定理,生效裁判所确认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5943.html -
了解详情
,单位为南昌大学。 【注释】 [1]参见[德]汉斯普维庭:《现代证明责任问题》,吴越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257页;[日]高桥宏志: 210。 {8}奚玮,余茂玉.论民事诉讼中的证明妨碍[J].河北法学,2007(3) :150-153。 {9}胡学军.从抽象证明责任到具体举证责任德、日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5604.html -
了解详情
力求维护正常的社会民事、经济流转秩序。同样,诉讼法中的举证责任制度也是旨在解决当事人事实真伪不明时法官应如何裁判,确定不利诉讼后果的最终归属问题 权力制约[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4页. [5]孙再思.试论我国法律和司法实践中的高度必然性原则[J].求是学刊,1991.3. [6](台)骆永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505.html -
了解详情
的考察,北大法律评论第2卷第1辑,1999年。 王亚新,中国律师在民事诉讼中的作用(一)(二),日文,载日本《民商法杂志》109卷第四号 李浩,1996年a, 1996年b。 35看来接受问卷者未必全都理解举证责任尤其是客观的举证责任或举证的结果责任这一概念(除非回答应以事实为根据、法律为准绳的人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833.html -
了解详情
一般只能够达到形式真实。 其次,西方国家民事诉讼中形式真实的理论是以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为思想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民事诉讼中的实质真实则是以唯物主义思想为指导, 和证据资料作出认定和裁判。由于对事实和证据负责的是当事人,当事人如果未尽到主张责任和举证责任,应当承担对其不利的裁判后果。 将收集、提供证据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4237.html -
了解详情
。其中第32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在送达案件受理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的同时向当事人送达举证通知书。举证通知书应当载明举证责任的分配原则与要求、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调查取证的情形 的改革观》,《政法论坛》2004年第4期。 张卫平:《论民事诉讼中失权的正义性》,《法学研究》1999年第6期。 参考文献 1、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856.html -
了解详情
侵权行为。新司法解释对于各责任主体承担共同侵权的连带责任的问题作了规定。对共同侵权行为中的举证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4条第7 探析》,载《人民法院报》(2003年6月1日)。 [27] 参见刘连煜《论证券交易法一般反诈欺条款之因果关系问题》,载《公司法理论与判决研究》,法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520.html -
了解详情
越俎代庖使检察机关的举证重要性大为降低,主观的证明责任形同虚设。{8}不仅如此,法官的职权调查还使刑事诉讼中的行为责任与结果责任相脱节,而不像民事诉讼中两者之间形成一一 诉讼状态。{14}罗森贝克在其名著《证明责任论》中也曾以民法中的间接义务来类推证明责任的性质,此处的间接义务与哥尔德施密特提出的风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489.html -
了解详情
说明法院行使释明权与法院在民事诉讼中的地位这二者之间的关系,也不能说明民事诉讼中当事人与法院的地位和作用。 六、我国民事诉讼中当事人举证与法院的释明 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民事证据规定》)的出台和实施有关。最高人民法院的这一司法解释是我国民事诉讼中关于证明责任和证据运用最重要和最主要的规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432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