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已判决人数比例95.6%(少数地方甚至100%)。轻刑化的过于严重,引起了社会的不满,对此有关人员这样解释:轻刑化问题之所以严重,主要是社会公众特别是 的弊端。如国家与犯罪人严重对立、监狱人满为患。罪犯改造效果不佳等。和暂缓起诉、暂缓判决一样,刑事和解程序在刑事司法程序中,不完全是新鲜事物,司法机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550.html -
了解详情
只复印鉴定结论部分。这里不仅把隐瞒证据的主体由检察院改为具体负责审查起诉的办案人员,而且对书面证据需要隐瞒的范围也作了明确的规定。不管这一规定的背后 的最大利害关系人,一个证人是否需要出庭接受询问,应有被告人或辩护人决定,否则,所有未出庭的证言不应作为定案的依椐。只有这样,才能削弱法官强职权主义的色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847.html -
了解详情
国是早已存在的制度,为何会有首次实践的提法?几百人的案件是共同诉讼吗?带着这些问题,笔者查阅了近几年重点分析共同诉讼与群体诉讼以及集团诉讼关系的文章。 有文章是这样分析的:所谓群体性诉讼,也称集团诉讼,是指诉讼标的是同一种类,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且在起诉时人数尚未确定的诉讼。群体性诉讼与人数众多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235.html -
了解详情
范围之内,法院对此也无能为力。(注:王敏:《自由裁量权,你能释放人性的光芒吗》,《法制日报》2002年11月13日,第8版。)由于我国行政诉讼法 都能够搞清楚所起诉的具体行政行为究竟是存在合法性问题,还是存在合理性问题。但这样的要求,对于我们这些刚刚迈入法治社会的公民来说,是不是太苛刻了一些? 当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462.html -
了解详情
。在达成口头协议之后,其他人员会返回来并重新开始会议。[6] 笔者认为,这样允许被害人仅仅参与部分和解环节,由双方亲属或者代理人具体详谈赔偿和惩罚,避免了 起诉,即将达成刑事和解协议作为我国现行刑诉法规定的酌定不起诉的一个条件;只要加害人履行了和解协议,就不再对其进行公诉。 笔者认为,我国应该扩大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9890.html -
了解详情
难道这些著名美国学者会不明白举证行为责任与说服责任不可分割的道理吗?或者是因为自己过于愚钝,无法理解此中的深奥道理?后来经过深入考究,笔者才明白这其实是 责任和说服责任可以分割开来独立存在了。另外,这样划分也是英美法系国家中陪审团审判的需要。在正式的陪审团审判之前设立由法官对起诉方证据进行初步审查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338.html -
了解详情
随时告状,或者拦轿,或者衙门前击鼓告状。呈控必须是书面形式的,因此有了代书的职业。在接到这些起诉后,州县官要通过当堂质问,决定是否受理控告。他需要在 基础的情理在发挥作用,而这样的解释难道不是同样成立的吗?事实上,对于民事审判而言,大清律例的有关规定只是对各种民事违法行为表明了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在滋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271.html -
了解详情
19世纪以后,由于专门负责犯罪侦查和起诉的机构相继出现,大陪审团只剩下预审职能。20世纪初,治安法官又逐渐替代了大陪审团的预审职能。1948年在英格兰和威尔士 从心态,所以在讨论裁判时,只能听凭法官决定,[26]这样的判决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就成了少数法官的意见,而陪审员只是作为一个陪衬,在由人民陪审员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943.html -
了解详情
不作出裁定,应当如何处理?按照民事诉讼法第112条的规定,人民法院通过对当事人起诉的审查,如果认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7日内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 建立执行审判庭,并将执行审判庭从执行机构中分离出来,这样就做到了执行实施权和执行裁判权的更加彻底的分离,为执行实施权从法院分离出去,另行构建独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2527.html -
了解详情
的法律依据,法院还是无一例外地受理并审理了检察机关发动的诉讼。尤其是检察机关享有民事抗诉权,法官如果对检察机关起诉的案件处理稍有不当,后果可能就是令法官 又不至于在这一过程中破坏民事诉讼中诉讼权能之间的平衡结构。然而,这样的理想状态能够在我国的民事诉讼中实现吗? (一)检察院介入民事诉讼对当事人的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008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