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可以依双重之观察方法获得解释:一面视为法院行为与当事人行为共同不断发展之程序,另一面视为法院与当事人双方之间所发生之诉讼上法律关系。换言之,诉讼 补助金七百马克。两造遂在行政诉讼进行中达成和解协议:被告表示愿意支付原告家具补助金七百马克;原告撤回起诉。联邦法院审查后认为:(1)案件所争执的给付问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478.html -
了解详情
让自己满意为止。可以说,相对于传统的司法模式而言,和解协议的达成过程使被害人获得了真正的程序主导者地位,只有被害人的真诚谅解和自愿放弃,加害人 也不是执行公务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个人的权益,而是国家机关的权威性。因此,遭受侵害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根本无权与犯罪人进行刑事和解,即使达成所谓的私下和解协议,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583.html -
了解详情
少局面的举措。案件进入诉讼程序,即使是诉讼中调解,立案、庭审、制作调解文书等程序环节一个都不能省,甚至还导致启动漫长、极具对抗性的执行程序,程序越长, 进行,以当事人简述事实,调解人员合法、合理、合情说服教育,促成双方和解协商并达成协议。就诉前调解协议的效力上看,有二种效力确认模式:一是诉前调解协议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028.html -
了解详情
使其无从把握,制度稀松。如调解的合意原则,应当加以强调,防止调解人员压制当事者达成协议的现象发生,尤其是诉讼中的调解,作为一种快捷的结案方式很容易导致 作用。至于在实践中当事人之间自愿就债权债务数额多少进行的调整,可在执行程序中通过和解程序解决,从而也保证了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同时,事实清楚,分清是非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5788.html -
了解详情
并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漠视当事人的程序选择权,当事人不能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进入调解程序或终止该程序进入审判程序,而法官从提高调解结案率降低审判风险的 关心着自己,要努力营造一种和谐的人文氛围,促使双方当事人心平气和地最终达成和解协议,化干戈为玉帛,实现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的有机统一。 (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6758.html -
了解详情
、集体和第三人利益原则。 (三)、赋予当事人调解程序启动选择权 在案件进入诉讼程序后,是否适用调解还是审判,应当说尊重当事人的意愿,由当事人根据自己的 上,已经达成调解协议的案件即使合议,也是流于形式。 (七)、加强审限监控 为避免办案人员以调解为名随意拖延案件审理期限,建议启动不计入审限的和解与调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859.html -
了解详情
。根据第48条的规定,当事人若达成和解协议,当事人可以请求仲裁委员会按照和解协议的内容作出仲裁裁决书,从而赋予了和解书强制执行的效力。在人民调解员主持下达成 中调解程序的启动。有些案件在诉前没有调解成功或者不适合在诉前进行调解。进入诉讼程序后,一旦发现有调解的机会仍要不失时机得进行调解。诉中调解程序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1854.html -
了解详情
及和解方式结案占了民事纠纷的绝大多数,只有不到5%案件进入法庭审理阶段。[11]虽然中美两国之间国情存在很大差异,但不同法律文化在纠纷解决问题上还是 和解合意的形成。合意形成后订立书面协议,视为达成纠纷和解协议,即符合具有法律效力形式要件。 3、赋予替代性纠纷解决程序中和解协议的效力。当事人之间谈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387.html -
了解详情
案件时,在审判人员的主持下,双方当事人通过自愿协商,达成协议,调解协议经法院确认后即具有强制执行效力。民事诉讼调解制度是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的一项基本原则 的意见,若双方都同意调解,便可进入调解程序,这实质上还是由当事人启动调解程序,并非法官强制调解。进入审判程序后,法官不再主动引导当事人进行调解,要启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3938.html -
了解详情
承认和执行的。因此,如果中国企业与美方发生纠纷,而且双方又未达成仲裁协议,中方为得到可执行的判决,就不得不在美国提起诉讼。 美国民商事诉讼中,普遍适用 当事人双方对基本的案件事实有大致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便于双方达成和解。 5. 证据开示程序的指导思想 1938年生效实施的《联邦诉讼规则》对证据开示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148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