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是应否受理被告方有关排除非法证据的申请问题,也就是程序性裁判程序的立案问题。被告人及其辩护人有义务向法庭提出相关的证据或者线索,以证明涉嫌非法取证 第296页以下。另参见前引[3],陈瑞华书,第174页以下。 [8]参见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国家安全部2010年6月13日联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290.html -
了解详情
指各级人民检察院以国家的名义,根据法律授权,依法对诉讼活动进行广泛全面的法律监督。根据刑事诉讼程序的进行,检察机关的刑事诉讼法律监督也可以相应分为立案监督、 中一般采取以下工作方式:(1)建立保障在押人员权益告知制度,定期对在押人员进行法律、政策教育,告知他们辩护、上诉、申诉、举报控告材料等相关制度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248.html -
了解详情
按照《人民警察法》的规定采取留置措施,留置期满后,可以暂扣其身份证件,并告知其不得离开案件发生地。只有在轻伤害鉴定结论作出以后,才能够正式立案 实施的,证明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的证据已经查证属实,人民检察院应当依法批准逮捕。 为了防止加害人在立案前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逃跑,影响案件处理,应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498.html -
了解详情
副本送达被执行人、未通知被执行人参加竞买、未将两次流拍后降价的情 况告知被执行人的情况下,将该商铺以13万余元的价格拍卖,致使被执行人受到重大 地行使执行权。 在民事诉讼法对民事执行检察监督进行立法完善以前,我们呼吁最高人民检察院 尽早制定统一的民事执行检察监督操作规范,明确监督原则、方式、范围、程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7230.html -
了解详情
的不确定性,直接威胁到裁判的稳定性。 2、《民诉法》第185条规定了人民检察院行使民事抗诉的范围和理由,其中对抗诉范围的规定不够明确具体,仅规定了 ,在7日内裁定立案受理,同时裁定中止原终审裁判的执行。人民法院的再审裁定作出后,应当在5日内将再审申请书副本、再审裁定书送达当事人,并告知再审诉讼过程中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6057.html -
了解详情
自愿和法官的全面告知。【关键词】普通程序简化审;实证研究;效率;公正【写作年份】2007年 【正文】 2003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司法部颁布了《 不同意适用普通程序简化审,不会增加刑罚。建议法院可以制作包含这些内容的告知书,发给参加庭审的被告人,以使他们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第三,检察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8461.html -
了解详情
的基础前提。只有真正查明确实发生了犯罪行为,民事纠纷或者行政争议,执法机关或者是司法机关才能够立案查处。因此,侦查、检察、审判机关的工作人员在立案 ,并且必须出示证明文件;必要时,可以通知证人到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提供证言;询问证人应当个别进行,应当告知证人应当如实提供证据,证言,以及作伪证、隐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573.html -
了解详情
形象。例如,检察机关应进一步公开检察权行使的程序及信息量(检务公开),落实告知责任。知悉权利是行使权利的前提。凡案件进入检察环节,不论是侦查阶段, 、越级下查机制(即由最高人民检察院或省级检察院派专人到全国或全省各地了解、洞悉检察机关的执法办案情况,并直接立案查处地市级检察院或县级检察院中的违法渎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539.html -
了解详情
都采取“一刀切”,厌恶、鄙视甚至利用各种手段将其拒之门外。基于政治文明的要求建立服务型检察院,培育服务型检察队伍的理念正与这种旧观念形成鲜明对比。服务意识要求检察官们 方法处理。对借上访为名破坏社会秩序的上访人,《涉法上访人权利义务告知书》可起到约束、震慑的作用,为严肃处理违法分子提供有力的证据。 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927.html -
了解详情
对被害人有证据证明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的案件,可以作为自诉案件受理;犯罪事实清楚,有足够证据的, 权知道案件的处理结果。参与人就听证会发表己方意见后,检察机关作出处理决定应告知参与人,使得外部监督落实到位。(五)关于“暂缓不起诉”的适用问题今年8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50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