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略的认识。 首先,中国古代从没有单独的民事诉讼立法,有关民事诉讼的规定只是诸法合体中相对次要的部分。对此无须过多的解释,我们只要随便翻翻各朝的法典 。最后,该法引进了当时国外的一些先进的诉讼制度,推进了清末诉讼制度的改革。比如四级三审制、公开审判制度、合议审判制度、检察官公诉制度等,都随着该法的公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6941.html -
了解详情
领域空前扩展,在这种形势下,反观1996年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已经很不适应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对现行刑事程序进行再修正不仅势所必然,确实是迫在眉睫了。 中对附带民事诉讼的相关问题作适当规定,这样既与附带民事诉讼主要在审判中处理相吻合,也使得法典的整体结构更为合理。其三,鉴于证据制度在刑事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4671.html -
了解详情
若干规定》(以下简称《民事审判改革若干规定》)和《证据规定》,已经建构了一个相对合理的自认制度: 第一,自认的时间与场合。我国民事诉讼分为审前准备阶段和 中自认的事实,引导当事人就尚存争议的事实举证、质证和辩论;(4)在判决书中公开其认定事实的理由,明确阐明根据当事人的自认认定了哪些案件事实,这样不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4114.html -
了解详情
的呼声越来越高,而现有的理论研究成果和改革实践的经验未必能够满足从整体上重塑我国民事诉讼制度的需要。如果我们真诚地希望民事诉讼法的修订早日提上议事日程,那么 或者那样的弱点,法官也不例外。正是看到了这一点,现代审判制度在强调程序自我约束、注重程序安定性的同时,又在一审之上设置了上诉审,以期通过审级制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976.html -
了解详情
的救济。 【关键词】当事人;民事诉讼权利;否定性法律后果;程序性救济 【写作年份】2011年 【正文】 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对司法者在审判活动中侵害当事人诉论权利的 判决的无效,因此我国民诉法的概括性规定并没有揭示民事诉讼的本质和规律,也未反映司法实践的实际要求,这是我国将来修订民诉法时所必须注意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776.html -
了解详情
两者间的巨大差异,对调解制度的利弊产生错误的看法。 三、法官调解偏好的影响之辨 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法院调解是我国民事诉讼的一种主要结案方式,如 诉规律,载《法学》2002年第12期。 [2][日]棚濑孝雄:《纠纷的解决与审判制度》,王亚新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6页。 [3]根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262.html -
了解详情
一项基本原则得以确立。如前所述,检察官介入民事诉讼的目标模式是因不同的司法制度而异的,它具有动态性和变化性。检察官的客观义务也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 的规范,深挖其内涵,展示其充分的外延,应当被视为民事诉讼相关立法技术的基本准绳。我国民事诉讼法关于检察机关参与民事诉讼的规范显得较为简陋,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906.html -
了解详情
作为证明对象,这有助于诉讼活动依循正当的法律程序进行。例如对申请回避的事实、法院违反公开审判制度的事实和审判组织不合法等事实进行的证明,限制了法官 价值的重要论文也很难见到。我国目前学术界也未能解决民事诉讼证明对象研究的实质性问题和主要问题,包括证明对象范围澄清和具体内容的审视。 [5] 有广义说,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054.html -
了解详情
原则,即主张某种权利成立或者某个事实存在者应提出证据证明之。与民事诉讼制度不同,有学者认为,我国《仲裁法》规定的举证责任是由双方当事人承担完全的 613页。 [40]《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64条;同时1998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问题的若干规定》第30条即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479.html -
了解详情
]民事诉讼中的调解是法院运用的最多的一种处理民事诉讼的结案方式。但法院调解制度在实践中也日益暴露出它的局限性和诸多弊端。本文将研究在新的情况下如何 为提高诉讼效率,应规定调解期限,调解期限以10日为宜。 (三)规范法院的调解方式。我国民事诉讼及相关解释并未规定法院调节应采用的方式,实践中最为流行的则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85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