悔罪表现,采取有效的法律监督形式,实现法律监督的实效性。 1.职务犯罪侦查中大胆灵活认定自首。我国刑法第67条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 的性质,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邻里纠纷引发的轻微刑事案件,亲戚朋友之间的轻微故意伤害案件,社会弱势群体实施的轻微刑事案件,要全面衡量,对确有悔罪表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212.html -
了解详情
指法庭调查与法庭辩论)一分为二,即在原来的庭审程序之下统摄两个子程序,使关于罪责成否的认定和具体刑罚的量定均要经过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两个阶段。这两个子 )》,对量刑规则、量刑基准以及刑法分则罪名中常见多发、刑度空间大、较易出现量刑偏差与量刑失衡的罪名,如故意伤害罪、交通肇事罪、抢劫罪、抢夺罪等三十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887.html -
了解详情
无其他从宽情节的,适用死刑立即执行。后者如民间纠纷、邻里纠纷引发的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等犯罪,这类犯罪往往是由日常琐事引发、民间纠纷处理不当引起,具有偶发性 这些情节也影响到了犯罪的客观实害和主观恶性及人身危险性的判断。[15]比如自首、立功等法定情节,也对死刑的最终适用产生影响。这里重点探讨一下民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268.html -
了解详情
相济、罚当其罪。要求司法者必须从控制犯罪、改造罪犯的目的出发,科学认定和判断具体犯罪社会危害性的差异,比较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的不同,更加准确、有效运用 且无其他从宽情节的,适用死刑立即执行。后者如民间纠纷、邻里纠纷引发的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等犯罪,这类犯罪往往是由日常琐事引发、民间纠纷处理不当引起,具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729.html -
了解详情
付诸实施,是很危险的。刑法总则只能规定犯罪的一般概念,并不能为认定具体的犯罪提供标准,如果把认定犯罪的权力交给法官,必然会导致司法的擅断。由此可见,在罪 注意规定就有争议。例如,我国刑法第238条关于非法拘禁中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或死亡的,法律规定按照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处罚。有学者认为是法律拟制,只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2366.html -
了解详情
结论。但是我国量刑理论长期对累犯情节究竟何时运用问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累犯认定与适用时常混为一谈,以致主审法官在考虑前罪因素增大刑罚力度时可能超过规范 从重处罚所起到的只是法律表态和社会警示作用。 在常见重罪案件处理中,审判部门对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死)罪的死刑适用标准要相对明确一些,被害人是否死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972.html -
了解详情
本案的处理中,甲构成盗窃罪无疑,但法院又将甲打昏乙的行为认定为故意伤害罪。在本案中,乙进行正当防卫本无可厚非,但手持致命武器砍杀甲,便有了超过 肝脏受锐器刺伤,造成血气胸急性失血性休克死亡(法医鉴定)。朱晓红向公安机关投案自首。 以上8个并非疑难的案例表现着一个显著的事实: 1.传统左右着司法,法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8850.html -
了解详情
性质、罪行的轻重、认罪程度以及悔罪表现等情况,可以减少基准刑的10%以下,依法认定自首、坦白的除外。 16.对于退赃、退赔的,应当综合考虑犯罪性质,退赃 二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依法应当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的除外。 (4)故意伤害致一人死亡的,可以在十年至十五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依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7878.html -
了解详情
传统观念支配下,将本案被告视作主观恶性大、人身危险性重者,据此,本案被告被认定为没有可恕情节,从而对其判处了极刑。 对上述假定性逻辑推理,我们并不以为然漫道 ,因而此一规范的适用面也应当是面向一般的、刑法分则所有故意罪案的。就是说,总则中关于期待可能性的规定不可能仅仅适用于本文所研讨的受虐杀人类案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4343.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而未杀人,不负刑事责任,若参与绑架又杀害了被绑架人,按故意杀人罪或故意伤害罪追究刑事责任。 九、包庇罪与帮助毁灭证据罪的界限 1、主体的一致 ,不允许“估堆量刑”。 二十六、提供案件线索破获案件是否认定为立功 可以。 二十七、关于自首问题 1、公安机关从嫌疑人身上取得作案工具但未掌握其他犯罪事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64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