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的立法目的在于惩罚犯罪,保护社会和公共利益,但是如今我们更加强调其改造和教育罪犯的社会目的。未成年人因其自身特点,具有相当大的可塑性,如果未成年犯罪人适用无期徒刑,其在改造场所受到交叉感染的机会和可能性比成年犯更大,其结果是未成年犯不但得不到有效改造,甚至可能会增加其犯罪倾向。②因此,应当控制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3987.html -
了解详情
罪犯一般服刑1418年即可出狱,司法部2005年进行过一次调查,发现很多判处无期徒刑的严重暴力罪犯都只关押十五六年就释放出去了,事实也确是如此。[⑨] 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11]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改造罪犯的状况》,法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0473.html -
了解详情
。因为目的正当并不一定表示手段的正当。况且报应犯罪的途径不只死刑一种,无期徒刑同样可以达到报应犯罪的目的。对犯罪分子处以刑罚是必须的,符合报应论,但 为手段,使犯罪者完全丧失了人格权,即完全否认了他人为人的权利。而无期徒刑至少保留了犯罪分子的人格权。因为死刑本身就是不人道的刑罚,所以无论“死刑限制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960.html -
了解详情
造成一般重伤的处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高度重伤的处以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那么在其他条件(如手段都特别恶劣)相同的情况下,造成受害人死亡的就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当犯罪情节不是最恶劣的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无期徒刑的时候,那么犯罪情节极为恶劣的故意伤害罪就应该被判处死刑。基于以上三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698.html -
了解详情
,再从轻、减轻的办法来处理。因此根据前述理由,仍然不能对未成年人适用无期徒刑。3、未成年人犯罪不适用剥夺政治权利。未成年人犯罪不适用剥夺政治权利的理由,主要 应考虑予以缓刑。2、减刑。减刑是指对于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由于其在刑罚执行期间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14.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对社会危害极大”的严峻形势,规定对情节特别严重的传授犯罪方法罪犯适用无期徒刑和死刑,当然在一定程度上是出于同犯罪作斗争的客观需要。在修改刑法 重要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造成侵害,因而其社会危害性尚不极其严重,尚不到非用无期徒刑或死刑惩治和防范不可的程度。而且《关于严惩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的决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934.html -
了解详情
不存在刑种或刑期上的从轻选择。只有具备法定减轻处罚情节时,才可适用无期徒刑。二是最高法院先后颁布的死刑适用司法解释性意见也逐渐显现出法定从轻处罚情节 虐待、殴打等行为。对于严重过错案件,在量刑时应综合其它情节,在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范围内予以量刑。 (五)犯罪手段残忍及危害后果严重程度对于死刑适用产生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3503.html -
了解详情
对刑罚功能的正常发挥十分重要。我国刑罚体系中,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依次从轻到重。其中,管制、拘役、有期徒刑之间衔接十分紧密,科学合理 )。在我国司法实践中,被判处死缓的,一般实际服刑18年左右;被判处无期徒刑的,一般实际服刑15年左右。这与剥夺生命的死刑立即执行之间在惩罚程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3500.html -
了解详情
必须慎之又慎,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不要轻易把犯罪分子归入这个量刑幅度内。 2.规定为无期徒刑或死刑的相对确定法定刑有19个罪名。这种死刑法定刑的特点是,死刑 ,由低到高的选择适用,首先适用10年至15年的有期徒刑,其次是适用无期徒刑,最后对个别罪行极其严重的,才能考虑适用死刑。对于死刑选择刑中的后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45932.html -
了解详情
的恶性只是在责任层面才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故提出对未成年人毒品犯罪不适用无期徒刑的论据是无法得到肯定的。 理论上的这种研究现状直接影响了司法实务,近些年 的处罚原则,对于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最高法定刑可以判处无期徒刑;而对于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此时只能成立贩卖毒品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5663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