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充分的情况下提起公诉,是滥用职权的行为。但不一定要达到法院有罪判决所要求的证明程度。在实务中,一般采用有犯罪嫌疑作为标准。并认为被嫌疑事实, 证据的证明力,由法官自由判断。在以前,日本刑事案件的证明标准采用高度盖然性的表述,随着其诉讼结构的当事人主义化,现在表述为排除合理怀疑。? (二)刑事证明标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591.html -
了解详情
年的报告中,皇家刑事司法委员会建议英国法官应更多地要求律师传唤有证明作用的证人。如果必要,法官也应准备传唤这些证人。英国上诉法院认为,法官在例外情况 方式的程序。譬如,根据案件复杂与否及其程度设立通常程序与简易程序;完善重大、复杂案件特别是死刑案件的诉讼程序,弱化死刑复核程序的行政性质,增强其诉讼性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494.html -
了解详情
一级: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该标准适用于对死刑、无期徒刑等特别重大案件的证明。第二级:排除合理怀疑。该标准适用于有罪判决以及重大民事、行政案件的 处罚程序的适用范围不同,对调查、审查和决定的程序要求也不同,对行政相对人的权益影响程度也不同,因此,采用的证明标准也应当有所区别。 三、必须兼顾行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178.html -
了解详情
该如何配置司法鉴定启动权?把这些问题放在死刑案件的背景上讨论,更能凸显该问题的价值。 二、我国鉴定启动权配置的现状 (一)我国鉴定启动权配置的特点 ,在这种背景下,这种怀疑无疑具有现实基础。而且,受大陆法系传统和印证式的证明标准的影响,我国法官对鉴定结论普遍比较迷信。我国法律未规定法官评价证据证明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481.html -
了解详情
制度移植,只是怀疑这样一种缺乏对实践深刻体悟的研究能在多大程度上给我们以智识上的帮助,笔者甚至对其中的大量论述对知识增量是否有贡献存有怀疑。 尽管 而对于死刑案件则采取分而治之的策略,即死刑案件应当实行定罪与量刑分离,对死刑案件的定罪与量刑采用不同的证明标准,对于死刑案件的定罪采取与普通刑事案件相同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744.html -
了解详情
实质增长,在不同司法辖区,辩诉交易已经日常化,到了1921年,辩诉交易案件的数字稳定增长为90%多,直到今天,这个数字稳定保持在90%多以上。有学者批 ,但在刑事诉讼中,支持控诉所需达到的证明程度比民事诉讼要高,前者需要达到排除一切合理怀疑的程度,后者只要具有占优势的证据就可以胜诉。大陆法系国家,对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9091.html -
了解详情
年的报告中,皇家刑事司法委员会建议英国法官应更多地要求律师传唤有证明作用的证人。如果必要,法官也应准备传唤这些证人。英国上诉法院认为,法官在例外情况 方式的程序。譬如,根据案件复杂与否及其程度设立通常程序与简易程序;完善重大、复杂案件特别是死刑案件的诉讼程序,弱化死刑复核程序的行政性质,增强其诉讼性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68.html -
了解详情
充分的情况下提起公诉,是滥用职权的行为。但不一定要达到法院有罪判决所要求的证明程度。在实务中,一般采用有犯罪嫌疑作为标准。并认为“”被嫌疑 证明力,由法官自由判断“”。在以前,日本刑事案件的证明标准采用“”高度盖然性“”的表述,随着其诉讼结构的当事人主义化,现在表述为“”排除合理怀疑“”。?(二)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482.html -
了解详情
存在问题。 笔者从中国法院网上搜索了2005年有关贪污犯罪案件的宣传报道22件。其中判处死刑缓刑二年执行的有2件;无期徒刑3件;10年以上有期徒刑6件; 恶性程度等。因此,正确地判断犯罪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必须对犯罪的各种因素全面综合地加以考虑,防止片面地强调其中某一方面的因素,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出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03.html -
了解详情
责任分配问题。 与民事诉讼一样,美国刑事案件的证明责任开始也是由被告人承担证明责任的。在1857年的people vmccann案 [19]中,纽约上诉法院要求政府对 的程度。该判例只是确立了证明责任的分配基础,从这个基础我们可推断证明被告人有罪由控诉方承担,即应当由控诉方承担被告人犯罪表面成立的证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368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