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书, 1984 [3]毕玉谦民事证据法判例实务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 1999489 [4] 张健论我国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的现状与完善载法律图书馆http: //www. law-lib.com/lw/lw_view. asp? no=6525, 2005年12月20日。 [5] 杨建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3133.html -
了解详情
,但也不完全赞同。笔者认为,现阶段最理想的做法就是采取折衷主义,即保留检察机关民事诉讼中启动再审的权力,但应严格限制其启动再审的范围。理由如下:一是检察 。 六、再审案件一次终审的原则。笔者认为民事再审程序应实行一审终审制,而不应再区分为第一审程序、第二审程序,再审作出的裁判,一经作出即发生法律效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318.html -
了解详情
诉权并未规定补救措施。对当事人因表意瑕疵而错误舍弃上诉权的效力问题,在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界亦尚未展开讨论,该问题如何处理,理论上如何构建完整的学说体系,值得 的舍弃上诉权的契约,根据诉讼契约的一般理念,该合意应理解为有效的,双方自有履行该项契约的义务。如果一方当事人于第二审程序中,提出双方有此约定予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6095.html -
了解详情
仍需一个有关事实被否认还是承认的明确陈述。? (三)原告对被告答辩的答复和被告的第二次答辩 当事人之间交换文件是从原告对被告的答辩作出答复时开始的,这要经过 与诉讼当事人相同,包括有上诉的权利。? 三、审前获取信息 ? 美国的民事诉讼规则中的要求告知程序在和瑞典《司法程序法典》中的是不相同的。与美国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173.html -
了解详情
的民事纠纷为对象,当事人的处分权与人民法院的居中性、被动性在民事诉讼中表现明显。再审当事人对生效裁判没有异议的部分,只要不侵害社会公共利益或他人利益等 审程序进行再审的案件,应当依法开庭审理。按照第二审程序进行再审的案件,主要比照《民事诉讼法》第152 条的规定,再审案件当事人对事实认定有异议的,应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5304.html -
了解详情
人的合法权益。 3.调解贯穿民事诉讼的全过程,是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民事诉讼第一审程序、第二审程序和再审程序均可适用调解,庭前 。前文已述及ADR运动的兴起,范愉教授认为ADR用主要并非应对所谓诉讼爆炸(litigation explosion)的需要,也不是对传统文化的妥协,而是一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648.html -
了解详情
的信息而已。 3、审级和既判力 考察这两种制度对我们认识清代民事诉讼制度具有重要意义。这种意义表现在:这两种在现代诉讼程序中居于基础性位置的 的区别——它们都是公民行使政治权利的特定方式。[46] 古罗马早期诉讼程序的第二个需要提及的特征是,诉讼程序的动力主要来自当事人之间的对抗,而不是法官的职权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270.html -
了解详情
程序审理,审理后作出的裁判为终审裁判,当事人不得再提起上诉。再审案件按照第二审程序审理的,对于原告经法院传票拒不到庭的,不能按撤诉处理。因为提起 作处理的夫妻共同财产,应告知当事人另行起诉。 五、对再审程序的客观评价 再审制度是我国民事诉讼程序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客观的讲,我国再审制度对于保障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4131.html -
了解详情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第184条的规定:“在第二审程序中,……被告提出反诉的, 司法权的分权制衡意义,有利于塑造“以权力制约权力”的权力制衡机制。 由于我国现行民事诉讼立法没有对二审中的反诉问题作出规定,所以实践中虽然依据作为司法解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277.html -
了解详情
法庭的突然袭击,突然袭击不仅使对方当事人措手不及,而且使法官亦无从准备,而且双方诉讼能力有强弱差别,一方是具有丰富经验的律师,另一方是法律院校初出茅庐的新手 ,使各自功能错位。 第二,主体的单一性。现代各国民事诉讼,均强调当事人的程序主体性和参与性,把主要由当事人来进行审前准备作为程序设计的基本思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1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