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行为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情状下仍然去实施这种行为,说明被告人对自身实施危险行为的故意,刑法的提前介入以避免更为严重后果发生正是对这种放任心态的回溯证明,否则不会 比放火、决水、爆炸等引起的案件多很多,而且双方的故意有差异,前者是间接故意、后者是直接故意。行为人一旦醉酒驾驶和追逐竞驶,现实高发的案例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2591.html -
了解详情
由原来的7年提高至15年。但如果把该法律条文错误理解为包括间接故意杀人甚至直接故意杀人,则大部分案件的法定刑反而降低。有的案件本来可以由交通肇事罪和 或医疗条件所限等原因不治身亡,由于被害人死亡和行为人逃逸行为之间不存在直接因果关系,被害人的死亡是行为人交通肇事行为的自然后果,所以对肇事者应当适用刑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627.html -
了解详情
工程质量标准的心理,持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观点认为,本罪主观上表现为间接故意; 有的观点认为,本罪只能是过失犯罪,但对违反国家规定降低工程质量标准行为 职责义务,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如果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直接参与了违反国家规定降低工程质量标准的行为,并造成重大事故,可按工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416.html -
了解详情
总之,共同犯罪理论博大精深,还有许多方面需要深入细致地理解和把握。 【关键词】共同 故意 共犯 相对于单独犯罪而言,共同犯罪是一种复杂的犯罪。根据我国刑法第25 故意的形式与具体内容完全相同。就故意的形式而言,双方均为直接故意、双方均为间接故意以及一方为直接故意另一方为间接故意时,只要是同一犯罪的故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593.html -
了解详情
某个民族中,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的地方分离分子或民族分裂分子。尽管首要分子有时并不直接参与实施具体的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犯罪活动,但他们或者是犯意的制造者, 或者放任。对结果犯而言,我们可以从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态度上判断是直接故意还是间接故意,但对于那些非结果犯如行为犯、举动犯而言,则不能也无法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656.html -
了解详情
防卫过当罪过形式认定的思考 众所周知,刑法中的罪过形式可分四种:即直接故意,间接故意,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那么,防卫过当罪过形式应该是那种呢 。据此,依法判决对邓玉娇免予刑事处罚。本人认为认定邓玉娇防卫过当构成故意伤害罪,结合其他情节判决免除刑事处罚还是合理的。 总之,作为一名律师,要刻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560.html -
了解详情
教唆犯是教唆他人犯罪的人。两个成立要件是:主观方面必须有教唆他人犯罪的故意,客观方面必须有教唆他人犯罪的行为。 「关 键 词」教唆犯/犯罪构成/成立要件 分析一下教唆犯的两个成立要件: 1.主观方面必须有教唆他人犯罪的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具体内容可以从意识因素与意志因素两个方面来分析。 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803.html -
了解详情
不能成为本罪的主体。如果有单位实施了该罪规定的行为,也只能对单位中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追究其刑事责任。 就自然人而言,不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 应构成本罪。对此,有几个问题值得研究。 第一,故意是仅限于直接故意还是亦包括间接故意? 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意欲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869.html -
了解详情
本身是过失犯罪,这是毋庸置疑的。如果将逃逸致人死亡的罪过形式允许间接故意或者直接故意,又贯在交通肇事罪的罪名之下,那么整个交通肇事罪的性质将发生根本变化 、重伤置而不理,放任一种严重的危害结果的发生,行为人对其他受害人显然负有故意杀人(或重伤)的刑事责任。如果行为人第一次肇事行为成立犯罪,那么和逃逸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9978.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如此,认识因素与意志因素相结合,必然得出该类犯罪 的罪过形式既可以是间接故意,又可以是轻信过失的结论。然而对于这一结论,教授是 绝不可能接受的 有着本 质的区别。前两者的共同特征有二:一是行为人原本就具有实施某种犯罪的直接故意, 即使没有发生超过其预想的更严重危害结果,其行为仍然构成故意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19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