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应考虑以下几项内容的修订:一是在可监督的法律文书上,应从判决书、裁定书扩展到调解书,应从受审判监督程序调整的裁判文书扩展到可再审的其他文书 契约的形式进行选择,可以选择上诉或者不上诉,可以选择上诉到第二审即终结,也可以选择越级上诉直接进入法律审。 总之,我国通过改革开放,民事关系与经济关系均发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1621.html -
了解详情
第一,定罪量刑社会学模式关注的焦点是案件的社会结构,即谁是案件的参与者。第二,定罪量刑社会学模式认为定罪量刑过程是人们的行动,而不仅仅是法律的逻辑运用。 案件事实和证据理由的公开,适用法律依据理由的公开,量刑理由的公开。目前大多数刑事判决书只注重前两项理由的公开,对量刑理由则少有提起。量刑是事关当事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3785.html -
了解详情
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笔录;(六)被告人上诉状、人民检察院抗诉书;(七)人民法院的判决书、裁定书和宣判笔录、送达回证;(八)能够证明案件具体情况并经过查证 ,或者量刑不当,不同意判处死刑的,应当改判;(四)发现第一审人民法院或者第二审人民法院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可能影响正确判决的,应当裁定撤销原判,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9842.html -
了解详情
包括它的内容和目标。什么样的行为被禁止和限制?某具体条文的目的是什么?第二个维度是程序的,具体规定法律规则如何被制定和实施。什么决定其真实性?诉讼 月12日第5版)案例指导栏目曾针对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2006)金中刑一初字第75号刑事判决书、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2007)浙刑三终字第6号刑事判决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2712.html -
了解详情
究其本质而言是行政职权,由此引发的争议归入行政诉讼的范围理所当然。并且考虑到目前刑事侦查等行为容易滥用以及监督乏力的现状,将此类行为纳入行政诉讼范围也是必要的 审普通程序的有关规定。 第四节 第二审程序 第一百零四条【上诉】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9291.html -
了解详情
个批复的事例看 最高人民法院早就开始依据中国宪法 指导着审判实践 一、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在刑事判决中不宜援引宪法作论罪科刑的依据的批复 新疆省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55〕 审判决,持原诉理由上诉。 第二审南宁地区中级人民法院于1983年1月28日(83)南地法民字第2号判决书认定,上诉人说该屋是其父亲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4665.html -
了解详情
部门以行使职权为借口,公然侵吞公民合法财产的行为,尤其是法院判决书中没有涉及的已扣押物品,法院以刑事侦查行为为由拒绝纳入行政诉讼的范围,类似案件目前并无有效的 有关,但笔者认为,这一定程度上也与我国没有确立保全性扣押制度密切相关。 第二,我国搜查、检查或勘验等程序的规定较为疏漏,扣押除任意性地从相关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0048.html -
了解详情
为何,认识却并不统一。学者一般认为其具有以下三项相关内涵:第一,实施法律;第二,解决狱讼;第三,体现公正。[1]深入至司法的性质层面理解,大致有三 (法律)要件。刑事审判中从一件件证据到认定符合犯罪构成的具体要件应该至少经历上述过程。这也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抽象过程,并应在判决书的说理中体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505.html -
了解详情
《司法工作通讯》即有问题解答栏目,其中包含针对刑事审判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的答复。有的问题解答,例如对在判决书和布告中怎样引用法律条文问题解答时,特别注明 [26]。在这一意义上,最高人民法院至上的纠错权的权威色彩赋予了上述文本的第二次权威。有的学者认为在非权威材料的选择并把他们纳入解释论点方面,各国最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555.html -
了解详情
在著名的刘涌案件中再次得以贯彻。当然,辽宁省高院所作的那份有争议的判决书,最终被最高法院通过再审程序予以撤销。[13]不仅如此,就连最高法院在近年来发布的 了《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对非法证据的范围、排除非法证据的后果、对侦查行为合法性的审查、公诉方的证明责任、第二审法院的持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576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