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解的规定,以各种名义使得原告与被告通过和解来结案。而最高法院在2000年的司法解释更是以明确适用的规则来对行政诉讼法规范进行了修改,成为法院判案的真正依据 简介】杨海坤,苏州大学教授。【注释】 [1]杨海坤、黄学贤:《行政诉讼基本原理与制度构建》,中国人事出版社2005年版,第9页。 [2][德]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5988.html -
了解详情
对公民正当程序权利(如公开、公正、及时、便利及广泛参与的权利等)的尊重,防止权力滥用;在行政诉讼法律关系中,突出行政机关恒定为被告而具有应诉、举证等诸 立法领域,平衡立法目的和公平配置行政机关与相对方权利义务已经成为中国重大行政立法的基本指导方针,正如一位行政法学者所言,以《行政诉讼法》为起点,可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5922.html -
了解详情
有可能成为这把新钥匙吗? 一、建构行政裁量模式的基本元素 在人们屡败屡战、不屈不挠的遏制裁量滥用战役中,法律一直作为主力冲锋陷阵。不过,裁量控制从来就不仅是 问责制等,行政机关借助绩效评估机制,通过执法检查、行政监察、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等多种方式来发现裁量问题,并依据硬法与软法规定对其奖惩。由此可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165.html -
了解详情
解决行政争议、化解社会矛盾、加强层级监督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平台。 [⑤] 通过以上梳理可以发现,我国行政复议制度的基本功能经历了从内部监督与自我纠错到 决定书上应告知复议请求人不服复议决定时,有在起诉期间向管辖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4.明确听证审理方式。(1)要开庭听取当事人陈述,由当事人进行辩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833.html -
了解详情
只能对信息真实性争议中的主观争议提起行政诉讼。依行政法的基本理论,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对行政相对人作出的法律行为,不具有法律意义的事实行为,不属于 161页。 [14] [18]梁凤云:《行政诉讼法修改的若干理论前提:从客观诉讼与主观诉讼的角度》,《法律适用》2006年第5期。 [15] [16]孙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8162.html -
了解详情
建立在上述基点之上,我们一方面可以对可能造成契约内容的扭曲的情况加以事先的法律防范,即权力与权利在双方重新的配置,包括两个方面:行政主体权力行使的 单向结构不能满足行政合同救济的需要而需专门制定解决行政诉讼的特殊规则包括允许行政主体起诉、相对人对有关主张的举证责任、调解原则的适用与确认契约效力以及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7060.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问题,法官知法是一个基本的预设,但对于事实问题却无法作出这样的预设。事实问题作为法律适用的前提往往更会成为问题的关键和争议的焦点所在。由于案件 笔者在文中主要在民事诉讼意义上论述证明责任。但其中的许多结论对于刑事诉讼、行政诉讼中的证明责任也是适用的。 ** 霍海红(1979-),吉林大学法学院教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364.html -
了解详情
不可能推出我国行政法治发展进程所要求的制度创新,而且有了科学适用的行政法律制度也不可能得到正确实施,也易于出现制度改革的反弹。历史经验表明:不同的 等单方意志和手段来实施行政管理、维持行政秩序,成为行政管理的基本模式。随着走向现代市场经济的体制改革不断深入,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就成为完善行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3066.html -
了解详情
对其进行合理性审查,所更为关注的并非是否达到了客观真实,而是关注事实认定结论是否落在合理性的范围之内。 三、对法律适用的司法审查 所谓事实问题,是指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8. 〔9〕 徐继敏。我国行政诉讼全面审查制度再思考法院对行政机关认定事实的态度分析〔J〕。现代法学,2004(6)。 〔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0908.html -
了解详情
规定的,而不是司法机关规定的。司法机关应当在诉讼法律规定的基本诉讼证据规则的大框架下,对于具体的操作方法作出规定。但是,证据种类、证据效力、证据 在于:第一,拘束力,第二,制度。 在我国法院长期以来实行的典型案例指导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指导法律适用的方法。各级法院每年都要总结典型案例,推广典型案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30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