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客观说,甲患有血友病是裁判时所客观存在的事实,行为人使该血友病患者身负轻伤,但由于出血过多而死亡是在一般生活经验上所可能具有的事实,所以不 处理。 在被害人是心脏病患者,而行为人并不知道而且也难以知道的时候,由于行为人的轻微伤害行为,引起他人心脏病突发当场死亡的场合,如何处理最终死亡结果的归责问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3811.html -
了解详情
,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对于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具体确定从轻、减轻还是免除处罚,应当根据犯罪轻重,并考虑自首的具体情节。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 仍可以根据刑法第37条的规定,对全案进行综合定性分析,如果案件的犯罪情节轻微,且对犯罪人免予刑事处罚的效果良好,就可以直接根据自首决定免予刑事处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2573.html -
了解详情
派教徒中心委员会和囚犯与社区联合会共同组建的,现在一些被害人与加害人调解计划还是由各种教会赞助;二是以社区共同体为核心的私人非盈利机构,囚犯与社区 等地的省级政法部门相继发布了有关办理轻伤案件适用和解程序的规范性文件。[8] 2006年年初,最高人民检察院明确将轻微刑案和解机制列入今年公诉改革的重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4082.html -
了解详情
常发生吵打,存在一定的家庭暴力行为,如果一方只是感情上受伤害方为泄愤不满显著轻微的吵打,应当认定属过错较小。笔者认为,婚姻中,夫妻任何一方很难没有 另一起离婚案中,被告得知原告与第三者通奸,寻第三者报复不得,将第三者女儿砍伤,致轻伤甲级,被告因此被判故意杀人罪入狱,被告入狱后,原告又诉请离婚。 而且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2008.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通常以该行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为由,不予定罪。必要时,给予治安处罚或者劳动教养处分。例如,对于伤害,以造成“轻伤”后果为必要。对于盗窃罪, 预备行为,才能够以“犯罪预备”的名义惩罚该行为。但是,我国无论在刑事立法还是刑事司法上,对于教唆他人犯罪的行为格外严厉,明显表现出重视主观恶性和社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754.html -
了解详情
,极有关系。例如,汽车司机撞伤行人肇事后逃逸,如被撞伤之行人仅受轻微之皮肉伤,无需他人扶助即能行走;或者被撞伤之行人虽受重伤,但还能自救 ,它只是行为人负有作为义务成立不真正不作为犯罪的条件和根据,既然如此,则不管是作为还是不作为,只要引起了某种特定的危险状态,从而致使刑法所保护的权益处于发生实际损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041.html -
了解详情
,那么,真正的争议在于行为是否使得风险升高。根据上文的分析,无论是风险的创造还是这里所说的风险提高,都只要达到通常的盖然性即可,不需要达到完全肯定的程度。 时,自然无法超越或者缓和前一行为的风险。如行为人重伤被害人后,介入医生的轻微过失行为。本文将前述分析图示如下: 图为介入因素问题的判断过程 (图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3575.html -
了解详情
。因为防卫行为是对不法侵害人的加害,其在程度上往往具有致伤或者致死性,若允许对轻微违法等行为实施防卫,则必然超出法秩序所允许的社会相当性范围, 的地位,也可能助长权利的滥用。 所以,在防卫不适时情况下,防卫人无论是事前防卫还是事后防卫,即便承认其主观上具有防卫意识,但根据前述防卫行为的规范解释,我们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8805.html -
了解详情
。因为防卫行为是对不法侵害人的加害,其在程度上往往具有致伤或者致死性,若允许对轻微违法等行为实施防卫,则必然超出法秩序所允许的社会相当性范围, 的地位,也可能助长权利的滥用。 所以,在防卫不适时情况下,防卫人无论是事前防卫还是事后防卫,即便承认其主观上具有防卫意识,但根据前述防卫行为的规范解释,我们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8804.html -
了解详情
意见》第10条关于抢劫罪既侵犯财产权利又侵犯人身权利,具备劫取财物或者造成他人轻伤以上后果两者之一的,均属抢劫既遂的规定,反映了以人为本的意识,正如有 均系此种记法。 本案中,由于已有证据对于李某某户籍登记的出生日期是公历还是农历存在矛盾,且不能排除李某某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可能(合理怀疑)[16],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967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