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定的二倍工资性质不属于劳动报酬,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按月计算仲裁时效。 16.【连续订立二次以上固定 应当释明劳动者可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另行提起人身损害赔偿的诉讼请求。 八、劳动人事争议仲裁与诉讼的衔接问题 41.【裁审衔接】劳动者向劳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81531.html -
了解详情
合同的经济补偿金和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金均系基于解除劳动合同这一事实产生,当事人在申请劳动仲裁时主张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后在诉讼中变更为主张违法 。劳动者达到退休年龄还继续在用人单位工作,后双方就退休前的事宜发生劳动争议的,仲裁时效从该劳动者达到退休年龄之日起计算。21.劳动者能否要求用人单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76170.html -
了解详情
不懂法律,用人单位又怠于申报工伤认定,故实践中出现很多错过工伤认定时间,劳动者申请劳动争议仲裁被驳回后,劳动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用人单位承担赔偿责任的案件 了诉讼时效,故规定工伤认定时效首先没有理论基础,它肯定不是取得时效,它能是诉讼时效吗?如果是一种新类型的时效,目前的理论研究并不充分,单独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65072.html -
了解详情
不懂法律,用人单位又怠于申报工伤认定,故实践中出现很多错过工伤认定时间,劳动者申请劳动争议仲裁被驳回后,劳动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用人单位承担赔偿责任的案件 了诉讼时效,故规定工伤认定时效首先没有理论基础,它肯定不是取得时效,它能是诉讼时效吗?如果是一种新类型的时效,目前的理论研究并不充分,单独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62125.html -
了解详情
。 2、未经工伤认定,当事人直接提起民事诉讼要求享受工伤待遇的处理 根据劳动部《工伤认定办法》的规定,工伤认定属劳动行政部门的职权范围,当事人对工伤认定不服的 能举证证明在申请仲裁期间内曾向法院、劳动行政部门、工会等请求权利救济的,即应认定申请仲裁期间中断。但是,从现有法律对时效制度的规定来看,我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4942.html -
了解详情
失去岗位,忍气吞声,可以暂时相安无事,但一旦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时,一并算“总帐”,用人单位会面临较大的诉讼风险。 15、员工带薪年休假天数是如何确定 ,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为共同当事人,承担连带责任。 30、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有哪些主要规定? 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1890.html -
了解详情
案件的实际情况选择在被告所在地或侵权行为地(包括行为地和行为结果地)进行诉讼更为有利。另外,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不正当竞争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 提起诉讼;商业秘密纠纷的同时还涉及到其他的劳动纠纷,这时则应先向劳动仲裁部门申请仲裁。再次,关于侵犯商业秘密的诉讼时效问题。由于法律未对商业秘密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2828.html -
了解详情
权利。承包人在上述“六个月内”行使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并不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为限。在该期限内,承包人向发包人提出请求或者发包人向承包人承认其享有建设 (二)》第一条第(一)项规定,应适用支付工资争议的仲裁时效。 25.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二倍工资的计算基数应如何确定? 答:根据《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99234.html -
了解详情
工伤,或是劳动者由于自身素质不足错过工伤认定申请时效,法院再不接受劳动者以民事侵权为案由的起诉,这终将造成受伤后的劳动者无从获得司法救济,让本来以便利 怠于行使调查权,直接将劳动者推向劳动仲裁,以至于许多工伤者由于缺乏证据而败诉。因此立法部门应当完善立法,对于用人单位滥用诉讼权利的行为,应当提高其违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8166.html -
了解详情
的双倍工资索赔情形,笔者将未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索赔诉讼,分为以下三种类型,并根据不同的类型,提出企业应对此类诉讼的方法和技巧,希望对企业有所帮助 仲裁及诉讼成本以及赔偿数额。4、明确双倍工资的惩罚性及其与劳动者正常工资报酬的区别,以及二者适用仲裁时效的区别,及时审查劳动者双倍工资索赔请求是否超过一年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159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