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的范畴,劳动者向用人单位申请离职,用人单位收到该申请时,即产生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效果,劳动者在用人单位作出决定前申请撤回离职申请,不能产生撤回解除劳动 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50480.html -
了解详情
双方发生劳动争议。2006年9月13日,肖先生向市劳动争议仲载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请求撤销驰达集团有限公司对肖先生因旷工而作除名的错误处分,退还押金、支付 一审法院应对其作出实体处理,而不应在程序上裁定驳回起诉。本案是肖先生因被用人单位驰达集团有限公司以其旷工为由作出除名处理决定,而与之发生的劳动争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28568.html -
了解详情
劳动者患病或者因工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 申请仲裁。(3)仲裁程序。当事人一方或双方均可在法定期限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庭应当先行调解,调解不成的,作出裁决。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生效的仲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97729.html -
了解详情
即告终结,该裁决具有终局的法律效力,该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如果劳动者对一裁终局的 义务关系也很明显,后期若用人单位没有按生效的裁决书履行给付义务,劳动者照样可以以生效的裁决书为由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因此劳动仲裁才应该是最合理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42769.html -
了解详情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该一年期间是申请劳动争议仲裁机构起动仲裁程序的权利期限,是对程序权利的限制,并不是对诉讼时效期间的规定。其它法律也没有 的,可以自收到华南地区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第四十九条用人单位有证据证明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仲裁裁决有下列情形之一,可以自收到仲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40036.html -
了解详情
拒绝为其办理档案转移手续。第二种观点认为,不论劳动者存在何种错误而解除合同,用人单位都无权以任何理由扣留已离职的劳动者的档案。如果劳动者因为拒绝承担违约责任或赔偿 的后合同义务。劳动者在离职后,因档案移转手续的办理与原单位产生争议的,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如对仲裁结果不服,还可以到法院起诉。原用人单位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08637.html -
了解详情
和李某均可以向用人单位要求支付双倍工资。但结合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27条第1款的规定,王某于2015年3月1日申请劳动仲裁,对于要求2013年 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87429.html -
了解详情
雇佣关系,不属于劳动法的调整范围。 (二)关系主体间的地位不同。劳动关系中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不仅具有平等性,而且具有隶属关系,即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当事人可以采用仲裁或者诉讼的解决方式。当事人可根据仲裁协议或仲裁条款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也可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仲裁并非诉讼的前置程序。 (五)劳动者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58855.html -
了解详情
1、企业(单位)申请程序:企业(单位)(以下简称用人单位)发生员工伤(亡)事故后,应在 24 小时内口头或电话向属地参保或企业营业执照注册所在地的劳动保障局报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3134.html -
了解详情
年1月1日实施的《劳动法》正式确立的。该法确立了双向选择的用人机制、劳动合同双方有权在不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前提下通过协商约定各自的权利义务 ,应明白自己的法定权利,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也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或者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不服时有权向法院起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094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