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民事诉讼法学一个新引进的概念,近年来越来越受到民事诉讼法学界和实务界的关注,成为民事诉讼理论中的一个热点问题。[4]尤其是在实务界,审判 ] 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出台后,释明权问题更加引起了实务界的关注。 [5]参见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证据制度课题研究系列研究报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690.html -
了解详情
的定型问题,则存在较大争议。一种观点认为我国民事诉讼的基本模式属于当事人主义与职权主义的折衷。我国目前的民事审判方式改革实质上是从职权主义向当事人主义迈进 出社2000年版,第103页。 [15] 蒋吉才、危红:《论我国民事诉讼行为保全制度的建构》,载《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3799.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救济是指在民事诉讼的进程中,当事人所享有的民事诉讼权利已经受到或可能受到侵害的情况下,依照法律规定的方法、程序和制度所进行的救济。当事人 意义。 2.其他相关法律及司法解释对当事人民事诉讼权利法律救济的规定 我国赔偿法建立的是以刑事赔偿为主,兼及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中强制措施、保全措施或者判决执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3408.html -
了解详情
再审程序的合法主体之一,是对人民检察院的法律监督职能在民事诉讼领域的正式确认和公开宣告。 从现代各国的司法制度来看,检察机关基本上是作为国家公诉机关而存在妁,公诉 诉讼法上的事实,而不是客观真实,最终实现民事诉讼的根本目的。虞政平:《我国再审制度的渊源、弊端及完善建议》,《政法论坛》2003年第2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3019.html -
了解详情
严格地说,建立现代意义上的民事诉讼法学的理论框架,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尝试。90年代以来公开发表和出版的一批具有理论深度的论文和专著,标志着我 。世界各国对和解、仲裁等替代诉讼的纠纷解决方式的研究都在与民事审判制度改革同步进行。面对我国司法资源紧缺与案件数量剧增的矛盾,欲保持程序设计与制度运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2198.html -
了解详情
(expert medical evidence)内容、秘密信息(包括个人财务状况)的资料,以及出于保护儿童。患者利益的需要不应公开的资料。在美国,联邦民诉规则[6]第26条 的,远不能说在我国民事诉讼中确立了证据交换制度,具体表现如下:1、规定主持证据交换的主体为审判人员,这一规定太笼统。尽管排除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925.html -
了解详情
条规定的限制(即简易程序不必公告),但这与公开审判原则相违背。我们认为,法院审理简单民事案件,一律要求公告当事人姓名、案由和开庭时间、地点,没有多大 ,调解和判决是我国民事诉讼的两种结案方式。目前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确立,以调解为主导的审判方式和调解原则已受到很多学者的批评。关于调解制度的完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604.html -
了解详情
,对证据有无证明力和证明力大小独立进行判断,并公开判断的理由和结果,并以证据能够证明的案件事实为依据依法作出裁判①,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制裁民事违法 责任,弱化司法机关尤其是法院的举证责任,是包括我国在内世界各国诉讼制度发展的潮流。我国在一定时期的民事审判过程中,法官包揽诉讼的职权主义气氛较浓,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507.html -
了解详情
]:诉权 权利保护要件 启动主体 制度构建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第1款规定,民事诉讼的原告必须是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诉讼法体系,检察机关在传统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中的直接监督方式是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违反法律、法规的,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061.html -
了解详情
发生上诉问题,这就减少了程序,节省了人力、物力和时间,从而可以提高法院的办案效率。 二、我国民事调解制度的弊端 (一)调解必须在事实清楚、分清是非的基础 提高诉讼效率,应规定调解期限,调解期限以10日为宜。 (三)规范法院的调解方式。我国民事诉讼及相关解释并未规定法院调节应采用的方式,实践中最为流行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171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