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脱离客观外在活动而存在的。对金融诈骗罪中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早在1996年12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通过的《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 并排除其他可能。 在全国法院审理金融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中,提出了认定金融诈骗罪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以下几种情形:(1)明知没有归还能力而大量非法集资骗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2856.html -
了解详情
诈骗罪的非法占有目的并不简单地等同于普通的侵犯财产犯罪的非法占有目的,作为合同诈骗罪目的的非法占有是指行为人违反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全面剥夺他人的财产所有权 从而认定犯罪。{13} (P.61) 值得注意的是,最高人民法院1996年12月16日颁布的《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第3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407.html -
了解详情
立法、判例和学说的基础上,发表一点自己的浅见。 一、财产损害是否必要 关于诈骗罪的成立是否必须要有财产损害发生的问题,各国刑法的规定不一。有的明文 月国务院发布的《投机倒把行政处罚暂行条例》对此有明文规定。另外,根据最高人民法院1997年1月制定的《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第9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873.html -
了解详情
就认定行为人过客观行为已表明了行为人主观上必然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因而构成金融诈骗罪。例如,利用骗取的信用证进行融资的行为,行为人骗取资金的目的是为了从事 是脱离客观外在活动而存在的。对金融诈骗罪中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早在1996年12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通过的《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340.html -
了解详情
默许或指使;二是非法所得归单位所有或基本归单位所有。 (二)合同诈骗罪的客体为复杂客体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合同法律制度是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 就属于一般的经济合同纠纷,而不宜以合同诈骗罪 处理。 2、合同诈骗罪与合同欺诈行为的界限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4898.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依据,是有利于司法的。至于对催收不还如何理解?1996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解释为:自收到发卡 说等不同观点的争论,作为特定诈骗罪的信用卡诈骗罪构成数额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方面的争论问题。刑法修改前前述1996年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采用了犯罪所得数额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2245.html -
了解详情
故意是不同的概念,犯罪故意与犯罪目的可能具有同一性,也可能具有非同一性。合同诈骗罪的主观目的是非法占有的,该主观目的包含在犯罪故意之内,与犯罪故意具有 想暂时占用他人财物,无非法占有目的的行为不能构成合同诈骗罪。最高人民法院1996年12月18日《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则规定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5812.html -
了解详情
本身不可能另外构成犯罪,立法者担心司法人员将伙同贪污的行为以盗窃罪、诈骗罪定罪而轻纵了犯罪分子, [18]而在伙同受贿问题上不存在这种担心。所以 身份未必能完全区分看。我国刑法中没有关于亲属减免刑罚的规定,只是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盗窃罪的司法解释中存在关于亲属盗窃从宽处罚的规定。 [45] 基于上述考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3069.html -
了解详情
的市场经济秩序的发展和完善及国家对经济合同的正常管理制度,我国刑法将合同诈骗罪,纳入分则第三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之中的第八节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罪一 就属于一般的经济合同纠纷,而不宜以合同诈骗罪处理。2、合同诈骗罪与合同欺诈行为的界限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704.html -
了解详情
本身包含的不确定价值转化为具体财物的过程,是盗窃犯罪的继续,因此不另定诈骗罪,应以盗窃一罪定性。修订后的刑法采纳了最高人民法院的意见,在刑法第196条第3款对这一情况的定性作了明确规定,即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依照刑法第264条关于盗窃罪的规定定罪处刑。关于数额的计算,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93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