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就民事赔偿而言,法官在调解过程中,只应是中立的召集者和主持者,而不应对双方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行为进行评判或主动介入,更不能将自己认为公平的解决方案 不负责任的矛盾下推。 第四,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调解应当坚持合法、自愿的原则,法官应当做好艰苦细致的说服教育、明法析理工作,但决不能采取欺骗、诱惑、胁迫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2329.html -
了解详情
的法律关系长期处于不明确、不稳定的状态。 民事诉讼中要彻底贯彻辩论原则、处分原则,使当事人真正实现自己的民事诉讼权利和实体权利,从而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 ,导致司法不公。因此笔者认为,在一般的,案件事实比较清楚,证据比较容易收集的情况下应当适用客观真实证明标准,而对于相对疑难,当事人对证据难以进行收集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1057.html -
了解详情
,自由心证主义在现代各国或地区的民诉立法中已被普遍确立为法官认定事实的基本原则。[1]根据自由心证主义,在民事诉讼中,法官认定作为裁判基础的事实可以 保全实体权利义务关系需要法院作出紧急处理之事项,如在假扣押、假处分程序中,当事人须就需要保全的权利之存在及保全存在必要性进行释明(参见德国民诉法第920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2409.html -
了解详情
合法性监督上。 (三)依当事人申诉原则 为了避免造成对当事人处分 权的不当干预以及妨碍民事执行程序的高效运行,民事执行活动的检察监督应当以当事人提出申请为 不应主动启动监督程序。检察机关的监督应当视 为对当事人的权利救济,应遵循民事诉讼的意思自治原则。因此,检察机关启动民事执行监督程序应当以当事人提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6570.html -
了解详情
的法律关系长期处于不明确、不稳定的状态。 民事诉讼中要彻底贯彻辩论原则、处分原则,使当事人真正实现自己的民事诉讼权利和实体权利,从而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 ,导致司法不公。因此笔者认为,在一般的,案件事实比较清楚,证据比较容易收集的情况下应当适用客观真实证明标准,而对于相对疑难,当事人对证据难以进行收集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9023.html -
了解详情
明随意性较大,对在何时释明、释明到何种程度、用何种方法释明、遵循什么原则释明等做法不一,因而亟需对其予以规范和完善。理论界对释明权的概念、历史 论文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556页。 [4]郭斌:《从民事诉讼证据司法解释议民事诉讼中的释明制度》,载胡春明主编、王建平副主编《审判实践热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8837.html -
了解详情
基础上。二是当事人一旦选择了自己所适用的程序,原则上即不能反悔。三是如刑事诉讼已终结,当事人只可提起民事诉讼。四是协调好当事人选择权和法院审查立案 由检察院对和解进行法律监督并提出量刑建议,其刑事责任处置为加害人被判处免于刑事处分、缓刑、拘役、单处附加刑等非监禁性刑罚或从轻、减轻处罚。 为避免和解过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5145.html -
了解详情
吻合的,是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的重要救济途径,是现代司法体制中公正原则的重要体现。 三、现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对精神损害赔偿的处理方式及形成原因分析。 赔偿。由于刑法属于公法性质,民法属于私法性质,所以又把刑事附带民事损害赔偿称为刑事裁判中的私法处分。⑨所以,通过刑罚处罚代替精神损害赔偿,抚慰精神损害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4469.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依据来源于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七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问题的规定》第一条及最高人民法院于2002年7月11日对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 民法通则对人格权也做出了保护性规定。有权利就有保障,这是法治社会的一项基本法治原则。既然宪法和法律对人格利益均有规定,司法就必须有救济途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5801.html -
了解详情
。因此,说时效制度能避免或减少权利纷争无论如何也不能成立,说它助长了民事诉讼的发生倒有几分属实。 2.公平原则与时效制度是什么关系? 朱文认为,公平原则 项已在前文作过分析,下面逐一作分析剩余的四项。 1.关于保护债务人 朱文认为保护债务人具体是指:(1)保护债务人的处分自由。因为经过较长时间后再要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511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