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命题中,最核心的是法律与道德的分离这一命题。但问题是,在整个实证法学内部,这五个命题不见得是没有内在关系的。我们必须将它们作为 我已经表明了自然法则(law of nature),或者自然法(natural law)这类术语的意思。它们,时常指称上帝法。[30] 那么,奥斯丁为什么要反对这种上帝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4249.html -
了解详情
社会里,保障个人自由以及确保权威之正当性的最好办法似乎就是坚持国家和法律的中立性,法律的中立性,其核心原则就是法律与道德的分离。在这里,我们发现,法律与 ,富勒引导同行和学生去思考涉及法律与道德之间关系、法官在民主社会中的恰当角色、分权、法律解释的原则和方法等重大问题的关键争议点。 公元4299年5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579.html -
了解详情
的存在为后来诚信原则在侵权行为法中的确定奠定了社会基础。考虑到众多法学流派中自然法学派对法律与道德关系的论述最为详实,以及自然法学思想对民法发展 , p. 17. [31]参见王家福、梁慧星:《中国民法学?民法债权》,法律出版社1991年版,第447页。 [32]谈论诚实信用原则,总是难以避免涉及权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2006.html -
了解详情
实际上成为指导中国古代从事政治建设的国家宪法;二是法律的制定与执行以道德作为准绳,这样避免了如当代西方国家法律与道德的脱离,导致犯罪分子不能有效打击 是因为,传统社会是熟人社会[12],人们有必要和亲属、邻里保持稳定的融洽关系,同时也是统治者进行稳固统治的需要。 中国历来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推崇中国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803.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规范性的技术特征,我们便不能准确划清法律与道德、法律与普通规则甚至法律与观念的界限,从而引发泛法律论或者反过来的法律缩解论;而且,最为关键的是 ,孟德斯鸠关于“法就是这个根本理性[指自然秩序]和各种存在物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是存在物彼此之间的关系”[75]的说法,还近似于自然法思想,并不是严格的历史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103.html -
了解详情
领域,法律与伦理的关联思考无可置疑地被淡化和遗忘了,这一切,在从奥斯丁开始的学者们那里,如萨维尼、凯尔森、哈特等,都明显地表现了这一点。这是 遭受了由自己带来的巨大灾难后,尤其是在这种灾难往往又是在法律的幌子下发生的时候,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问题才又引起人们的关注。1971年罗氏将其20多年的思考整理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910.html -
了解详情
种亲身体验。伦理学研究表明,道德本身所反映的是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人之间彼此理解对方的需要、愿望和观点是建立合乎道德的关系的根本,只有在这种理解 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沈忠俊:《司法道德新论》,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3.郭本禹:《道德认知发展与道德教育》,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3.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570.html -
了解详情
调控手段,均不能完及市场经济利益关系的调控任务。那么,是否可以“道德法律化”呢?一般情况下,法的创制只有契合伦理道德精神,才能确保良法得以产生;惟 祸根”[2] 二 那么,市场经济需要什么样的道德与法律角色及其何以构建呢? 理论探讨的价值归宿就是服务于实践。对法律与道德的性能进行比较分析,就是期望能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488.html -
了解详情
”,就是一句深入民心的话语。[31] 其二,有关法律与“情理”的看法。对于法律与道德和情理之间的关系,既是传统中国法律文化的一个基本命题,也是 弊害。我觉得,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和把握乡民诉讼心态的基本特征——“惧讼”心态。 美国学者罗伯特·达恩顿(Robert Darnton)在《屠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197.html -
了解详情
、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等家族或家庭中的私德被公德化后,其核心便是忠君、孝亲。忠君、孝亲作为国家伦理与宗法伦理 相对独立性。这种牺牲是通过在立法和司法中消弭法律与道德的界限实现的: 一是立法对道德的全面确认。“在封建法典中,有关体现地主阶级伦理关系的立法可谓达到了十分完善的地步,它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30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