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公众发出信息,则有可能大大地减少对公众私人利益的损害;反之,可能遭受环境污染危害的公众不能及时获知相关信息,无法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则会大大地 。由于我国没有其他法律规定针对政府的问责机制, 这使得第三章所规定的政府环境责任在现实中缺乏操作性, 无法对政府不履行相关义务追究法律责任, 而其他章节规定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9734.html -
了解详情
上理解,我们可能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那就是污染者必须自行承担已经或者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损害的全部治理和赔偿责任。这种观点从公平合理的角度来看似乎并 一国内部各行政机关贯彻协同合作原则,应当注重建立起有效的协同合作机制;实行环境资源情报公开和共享制度;实行重大决定通报制度。[23] 第二,国家与国家之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8592.html -
了解详情
刑法》第339条第2款规定,擅自进口固体废物用作原料,只有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才构成犯罪。 南京大学学报,1999(4):140-144. {4}赵秉志,王秀梅,杜澎.环境犯罪比较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45-46. {5}曹子丹,颜九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6191.html -
了解详情
刑法》第339条第2款规定,擅自进口固体废物用作原料,只有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才构成犯罪。 南京大学学报,1999(4):140-144. {4}赵秉志,王秀梅,杜澎.环境犯罪比较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45-46. {5}曹子丹,颜九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6184.html -
了解详情
刑罚,可导人所谓的服务社会命令[57]。与导致同样结果的自然人相比,对破坏了环境的法人而言,容易期待其努力恢复原状,所以,应当认真讨论恢复原状及其他环境修正这些 (《环境刑法的综合研究》,第11页)一文中认为,根据取缔环境污染的行政当局与业者相串通的现状,应当广泛采用直罚方式(另参见町野前揭《环境伦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1620.html -
了解详情
,做产生有害效果的权利(如排放烟尘、噪声、 气味等)也是生产要素,这样环境污染的外部性就可以得到矫正。科斯还争辩说: 正如我们可以将一块土地用作 》, 武汉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71-274页。)可这样的赔偿范围相对于环境民事侵权行为 所造成的实际损害后果来讲已经充分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8552.html -
了解详情
上述产品列入消费税税目之列,正是考虑到这些产品的使用会导致环境污染,因此从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将其列入该税种的税目之列。{3}此外 诸多弊端 建国以来,由于我国长期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与这一体制相适应,在环境保护经济手段的选择上,征收排污费制度成为我们的优先选择。从20世纪70年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5293.html -
了解详情
环境政策存在着可以平衡的协调发展点,在这个点上,能达到自然资源的最少消耗,环境污染的最低排放;同时在计算这个点时,要将贸易运输带来的自然资源消耗与 造成的,在工业化国家则是与工业化和技术的发展有关。因此,现实的全球环境问题的解决必须体现发达国家发展过度和发展中国家发展不足之间的矛盾{7}。 1992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4070.html -
了解详情
和程度上提高了律师的业务收入;同时,由于法律推理与法庭论证的严密逻辑与环境污染所涉及到的某些自然科学知识的严谨与严肃具有较大的相似性,使得律师在这 律师具有一定的哲学功底,能够从法律的角度正确运用某些基本哲学原理来判断和认定环境侵权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目前,我国的许多律师显然还难以达到上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3954.html -
了解详情
范围应由受害人举证证明,侵权人否认侵权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的,应承担举证责任。 三、环境民事侵权诉讼中的特别证明规则 (一)举证责任倒置 1992年的《适用意见》规定了在因环境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诉讼中,实行举证责任倒置由被告承担一定的举证责任,这固然减轻了原告的举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221.html -
了解详情